分卷阅读71(2 / 2)
那孙家原想在二郎殿试上做文章,只是当初给二郎考试做保的乃是国子监祭酒与翰林院学士,如今叫他们翻了自己的话,无异于打自己的脸,任孙家是再大的官也难办。
二郎原想殿试告状,叫宝珠拦下来了,“孙家作恶多端,倒台是早晚的事儿,你只看他如今只敢叫人在门口堵着,却不敢真的对咱们怎么样,便能知道在汴京任是孙家也不敢轻举妄动,你何苦用自己的前程去赌。”
二哥读书至今,是想做个能给百姓办成事的好官。大殿之上无论告不告得成,殿试生出此等事端,二郎必定是前程尽毁,说不得还要牵连甄家老小。
殿试卷子仍需弥封,排出次第后才能交于官家亲阅。由考官一审复审排出名次,内监唱了名,点到名的才能进垫面圣。
二郎最是抢眼,只因他年纪最小的,官家看过他作的答卷,又调他省闱答卷来看,文章张弛有度,策论作的是利民为先。
与他问话,对答间亦是不卑不亢从容自若。
官家多问了几句,当场便点了探花
。正所谓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
二郎满打满算今年才十九,官家原要点他去翰林院。
二哥竟说想去治水,官家没骂他不识抬举,反笑着真指去都水监治理黄河。年年若遇大雨,黄河便要泛滥成灾,两岸百姓流离失所是常事,连天子脚下都深受其害,任谁都觉得这是一块烫手山芋。
如今有人主动来揽,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官家勉励一番,自此甄家二郎在他这儿也算得上号了。
二郎归家甄家众人就听他说了,一家子喜不自胜,但报榜的衙兵可不管,来甄家报信前已在街里大肆宣扬了一通,新科探花郎年纪轻轻金榜题名,只这一圈便得了许多好处。
等在外头说罢一圈,这才来甄家道贺,这差事百司衙兵抢着做,甄家大大方方散了喜钱,又将人迎到家中,道贺的人一茬接一茬,甄家茶水也倒了一盏接一盏。
原先摆流水席面没什么,如今二郎点了官却不好再这般出风头,只是甄家想低调也不能,新科探花出自甄家在街头巷尾人尽皆知,这传颂的多还是汴京百姓,只因新科进士之中,出身平头百姓的少有。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先时孙家打压无人与甄家来往,现下甄家二郎自家有本事,在官家跟前儿有了号,那些人不想得罪孙家的门户也渐渐有了自己的考量,更遑论那些知晓了些许风声的人家,更不将孙家放在眼里。
官家御赐琼林宴,新科进士皆着朝服赴宴,同年进士自有一番情意,宴罢相互换了名帖道贺赠礼。
三月上旬补授做官的子弟也有考试,这考试便简单许多,三人取一,宋家郎君也就此补了官,到江南一富县做县丞,沅娘带着才将会爬的小哥儿也一道去了。
二郎同年之中不乏比那孙家门户还高的望族,他与人交往向来诚挚,谈古论今总有话说,即便没中进士也是交友广阔,更遑论如今风头无两,想同他打交道的更多。
一来二去竟都知道他与孙家不对付,有那看不惯孙家行事张狂的,同他交好更是没甚顾忌,私下里将听来的小道消息无论真假都要与他说上一说。
譬如吏部那位侍郎查到的消息早传了个遍,知晓此事的都只等着看孙家何时倒台。官家清明,纵容家人欺压百姓草菅人命,任他为官再清明有本事也要吃挂落,更何况若真是那清正廉洁的好官,也断不会纵容家人犯事。
许是孙家自顾不暇,甄家食店门口的那些地痞流氓,一时之间消失了个无影无踪。
宝珠与大哥看了几日,确定再没人来找茬便重新开了门,如今二哥的风头还在,那孙家即便敢找事也要看看状况。
只可惜一个多月没开张,一月租钱打了水漂且不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