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1(2 / 2)
尤其是在他竭力驻守金峄山的这几年,频频受外敌和叛军的轮番侵扰,即使他的苏家军已然壮大,但毕竟是由布衣流民组成,到了战场上,无异于赤膊上阵,军资装备皆不足与敌方抗衡。奈何朝廷的精兵本就稀缺,兵力大都集中在江东世家手里,对请战支援一事充耳不闻,谁都不愿意损害自家兵力,生怕权力还未挣到手却先失了己方的实力。而除世家外,便只剩安侯那一支骁勇善战的安家军,但天子却无权支配,事实上早已成了安侯的私兵。
安氏兄弟不傻,新帝口口声声说着御榻与共,实则不只有意无意分权给陈、虞、吴、孙各族,还暗中扶持他的苏家流民军,摆明了是想制衡独大的安氏。这种情况下,又怎能指望安侯遣兵支援?再者,安侯的心一向不在江东,他的安家军剑指北域中原,意欲夺回旧都宝坻,岂会管南都门户危不危。
“河海不枯,鱼虾不尽。清君侧,本质上是清除异己,但对老龟而言,取而代之的代价和难度太高,他手中的筹码不足撬动整片山头的敌人。”寅初语气平淡地点破,不带一丝忌讳,像在学堂讲辩一样自如,“且自古君弱臣强的症结在‘君’,所谓龙脉正统,只是个名位装饰,就算老龟取代了蟹蝦族系,依旧是强臣辅佐弱君,还是会有后来者打着清君侧的口号想要取代老龟,如此循环往复。”
作为老龟本尊,须眉也丝毫不介意,寅初的态度正是他所期望的,客观且平和。
“后生也是这般想的?”他问道,看向寅初的目光炯炯有神,“那依你之见,老龟当如何抉择?”
“与其清君侧,不如求同存异,杀而不清。以柔克刚虽是上策,但不可像小龙王这般一味依赖制衡之策。”寅初顿了顿,试探道,“依老先生故事中所描述的来看,蟹蝦兄弟,性情各异,目标与期许也不尽然一致。”
须眉捻了下胡子,下颌微微斜仰,细长的双眼半眯成缝,显得格外高深莫测,“哦?何以见得?展开讲讲。”他说起过小龙王的犹豫,也提到过蝦魁将军的野心,但并没言及过多蟹丞相的事,他自有思忖,但更想听听局外人的分析。
寅初娓娓道:“故事里的小龙王,固然是怯懦自守的,他最在乎的是保域苟安,能守住南域,延续龙族王权血脉已是不易,他从不期待夺回旧都故里,只期待那些外族乱军不要横跨渡洋来南域侵扰即可,他很清楚自己目前的兵力捉襟见肘。而最具实力的蝦魁将军,不仅志在夺回北域,更企图推翻小龙王、取而代之,且这份野心还在日益膨胀,如此下去,想必不久的将来,此事会焦灼到白热化。
“眼下问题的关键,是搞清蟹丞的立场如何,他真的同兄弟蝦魁站在一侧?晚生听上去,却觉得他更像是个中立的存在,或者说,立场并不坚定,某种程度,也算是在夹缝中存续。他没那般激进,城府较为深沉,似乎更注重家族利益,在南域钻营多年,一步步将自己这一脉立于首位,横亘在其余几大古族之上,手握一半王权,显然守住南域比再回旧都要强。
“再者,从私心出发,相较于迫切希望夺回故里的兄弟而言,蟹丞并不见得期望小龙王被取而代之,毕竟这个君王是自己一手扶持起来并推上王位的,小龙王对自己的信任程度一定是大过对兄弟蝦魁的。倘若当初顺利登位的是龙八,抑或将来再换成其他由蝦魁选中的继位者,那自己便不会有今日的权威和地位…”
安氏于乱战中杀出血路,辅佐周睿帝登上大统,在江东建立新朝基业,这天下姓周,却实实在在与安共享,而安氏,从前是安侯,如今却更看安相,盖因天命帝运降在了睿帝身上,而非安侯择选的那位皇子。
在苏道成看来,安侯必然是有取而代之的企图,而安相的意愿并不明显,就算有,也要衡量他和胞弟的手谁离王位更近才行。
而能否将安相拉入自己的阵营,的确是事态转变的关键。
“老龟能得小龙王青睐,除了佣兵众多,局势使然,但能进入东宫亲近王权,若是没那位蟹丞的松口首肯,恐也无望吧。”寅初话里有话,暗示道。
须眉一怔,不觉再度谛视寅初,感叹后生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