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73(1 / 2)

加入书签

所思。

第163章 祁连谷之役

北地,风沙漫天,气候干燥,农田贫瘠,资源稀缺。于是,水源、草场、矿藏这些,便成了边境各族争夺的焦点。

大凉的位置虽靠北,但也占着中原国度的优处,以农耕为生,百姓生活与土地紧密相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遵循着天时规律,敬着地气喜怒,期盼风调雨顺,谷稻丰收。

西凉诸国则不同,他们生来便是另一套求生法则。那儿的人以游牧为主,随着季节冷暖的变化而迁移,追逐水草丰美的地区放牧牛羊。然而,草场不会一直丰美,牛羊不会一直肥嫩,总有光景不好的时候,难道要躲在帐篷里头挨饿受冻?

当然否!尤其是见城墙另一头的近邻依旧有酒有肉、有房有车、还有美人时,渴望只会日夜倍增,求生与掠夺的本能会驱使着他们举起弯弯长刀,似深渊恶鬼豺狼般扑向猎物。

西凉的屡次侵扰,无非是想掠夺资源、抢占土地,做着能一举攻下中原,翻身成为霸主的美梦,妄想有吃不尽的粮食,用不尽的钱财,和数不尽的美娇娥。

年复一年,双方的领土争夺愈演愈烈,冲突不断。

只不过雁云城铜墙高筑,防御森严,定重山一夫当关万夫莫摧,有这道大凉的坚实屏障在,想要攻城略地,绝非易事。

西凉战将莫多欢,心机深沉,骁勇足智,在西凉也算是战神般的存在。他素来将定重山视为对手,也很忌惮萧云州的诡变善谋。但私底下却常感叹二者为举世难得的豪杰,更渴望在战场上与其一决高下。

莫多欢手下有员大将,唤作呼炽,此人则孔武有余智谋不足。他被定、萧二人压制多年,说句百战百殆也不为过,每每提及那俩,他便是目眦欲裂,恨意滔天,总想寻机报复,一雪前耻。

据斥候情报,此次莫多欢率领三十万西凉大军入境,兵分三路。

也不知是否真的争取到了机会,这其中一波,便是呼炽亲率二十万铁骑直奔雁云城,以攻城为目标。

莫多欢则带着另外的十万大军,分东西两路,向沙州而去,打算一举夺下沙州城,断了雁云的支援,再杀个回马枪,与呼炽相汇,围剿定重山。

战略筹策委实不错。以二十万重山军的分驻实际来看,常驻雁云城的仅有五万重山军,余下十五万分别驻守在沙洲、金州、豫州等城,这些州城以雁云为中心,连成边陲的防护屏障。若是敌军准备充足的粮草,绕路而行,不以最难攻克的雁云为首,而是奔着金、沙等城,一鼓作气取得捷战,转而再聚合围剿,那雁云即便有再世战神,恐也难保。

凭借雁云的城池高地,定重山和萧云州最擅以少胜多,可这悬殊差距若是太大,想胜也不易。以如今形势,要么是自临城调兵,要么是背水一战。然莫多欢亲自率兵攻城沙州,也说不好会不会半路再改道金、豫。

总之,他的目的无非是牵制雁云城的援军。所以定重山同萧云州商议后,皆认为调兵一事还需延缓决断。

既然对方派来的是‘老熟人’呼炽,那背水一战或许还有转机。

……

依地形而定战术,是定重山和萧云州的此战主计划。北地边境被连绵起伏的山脉所环绕,这些山脉如同天然的屏障,阻隔了大凉与西凉。山脉之间,峡谷纵横,其中一些峡谷狭窄而深邃,仅容三人一马通过,是天然的伏击场所。

毕竟不可能真的坐等呼炽带着二十万大军逼至城池,经过详细的侦察和分析,他们选择了祁连谷作为主要战场。

祁连谷的特点是入口极其窄小,且两侧皆是陡峭的山坡,非常适合埋伏。这样的地形可以限制西凉铁骑的行动,使其无法充分发挥兵力优势。

此地虽不算是西凉入境的必经之路,不过届时,定重山会故意让一小部分士兵暴露行踪,引诱西凉的探路部队深入山谷,从而落入萧云州精心布置的陷阱中。他命令士兵在山谷两侧的高地上埋伏,这样可以居高临下地对敌人进行攻击。高地上的视野开阔,可以提前发现敌人的动向,且有利于指挥和协调作战。考虑到北地边境干燥的气候和满山遍野的枯草、树枝,萧云州提议用上火攻。他会派人在山谷中布置燃火点,一旦西凉国军队进入山谷,就点燃这些易燃之物,制造混乱并阻断敌人的退路。这样亦可迫使敌人在山谷中与大凉国军队正面交锋。

鉴于萧云州对三皇子并不放心,峡谷一役,他和定重山只带了三万重山军出征,五千与定孤尘留守城池,另有一万五千交予萧子舒,伏击在山谷的出口处,准备在战斗开始后切断敌人的退路。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