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2(1 / 2)
的表情,若有所思,随即反问道:“你觉得呢?若不依旁人注疏,只看经文,你自己可有理解?”
未了抿了抿唇,似乎有些迟疑。
十三没作声,与其静捋思绪。
过了会儿,小和尚方才开口道:“徒儿…实则认为,这两位圣贤的解释都有道理,无有对错……因为站在随缘的角度,可以身相见;站在不灭不变的角度,是非身相,亦即空相……”
“既如此,又何来困惑犹疑?”十三继续问。
“徒儿修行尚浅,所悟佛陀经义,自然不够透彻,且圣贤师祖们必然都是明心见性的,总觉得…”未了抚弄着腕间佛串,长长的乌木朱砂,显然是从前小圣子的那条。
十三试着从他的表情推敲出未尽之语,“你是怕自己的理解有误……认为真法不变,那么正解亦不会变,故而他们之间也本该有对错,可你却未能辨别出对错?”
小和尚点头,“唔……”
“都没有错,”十三半眯着狐眸,金瞳在障眼法下显出几分高深莫测,“你的理解没错,两位高僧大德的解经也没错。”
十三虽不知那两篇注疏出自谁之手,但此经译本她倒还真的读过,应该说,从前被迫读过些,而注疏嘛,她曾看那人写过。
彼时她也不懂为何要有那么多不同版本的注疏,既然有了原文译本,何不遵照即可?
那人却笑道——
「佛祖讲经都要变换不同角度,寻诸菩萨摩诃萨翻来覆去地问答辩证,何况注疏,自是要将真法佛心全方位引不同视角解译才行……真法虽不变,然众生见法,因各自的般若悟性不同而有所不同,从何处入道,又从何处证道,皆是因缘际会……」
“……也许有人只能理解「不可以」之法,而另有人却会理解「不可亦可」之法,或是像你一般,知晓两者皆有道理,无论从哪一处入手,都能得出身相即非身相,如来所说的身相,是不生不灭的「不变本心」在遇到缘法而所生出来的随缘的「生灭身相」……”
这解释极其拗口,从前她听了狐首冒烟,如今也能囫囵着再转述给「他」,她虽然理解不透,但她相信他是一触即通的。
果不其然——
“明白了…徒儿应该早些来请教师父的!”
看着那双眼锃亮,一脸雀跃的小和尚,十三不由心虚,随即眼皮一跳,预感不妙。
一旦被打开思绪,小和尚接下来的问题,竟个顶个让她想要仰天狐啸……
“师父啊,经言【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可即是「无为法」,怎会有差别?可是无为法入了有为相而有差吗?”
“还有啊,【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可是叫弟子不着法亦不着空?”
“师父师父,【广大第一常】该如何理解呢?徒儿觉得这正是应了灭度无边无量无数众生皆令入无余涅槃,然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师父方才敲了一下手指,然第二下却未敲下去,可是在暗示徒儿「空有不二,无相无不相」……”
“师父……”
“……”
十三有些眼花花耳鸣鸣:……现在断绝师徒关系还来得及吗?
……
狐狸最后能逃出折磨还是多亏了红娇扭着莲步来给小和尚送城隍庙新得的瓜果点心。
于是乎,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