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8(1 / 2)

加入书签

举人,到了父亲那一代开始没落,如今过了五十多年竟再没出过一个举人……

不过儿子和青淮考中也是莫大的喜事,大家高高兴兴的回了家。

方菱一刻都待不住了,回去就把行李全都收拾好,只等明天一早就离开。

李氏和陈容帮她一起收拾东西,“还有两个多月就过年了,何不等过完年再走。”

方菱摇头,“过完年青淮还得去上京参加会试,一来一去又得耽搁小半年,还不知道樱儿的咳疾怎么样了。”

“你这一走,下次见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方菱放下手里的东西叹了口气,“说实话我也不想走,在这边住的这段时间是我这些年过的最轻松的日子了,不用管几个孩子吃喝拉撒,不用操心家里的琐事,不用担心相公的政务。”

“但当了娘这辈子就算是栓住了,离开孩子心里就惦记,想轻松都轻松不起来。”

姑嫂都明白她这话的意思,“只盼着咱们还有相聚的时候。”

“会的,青淮成亲你们可都得到场,谁都不行少。”

*

傍晚陈青岩和陈青淮二人才从府衙回来,二人得了知府的两幅字勉励他们会试继续努力,还有一块黄石砚和一盒徽墨。

东西虽然没有多贵,但意义不一样,这是他们读书以来第一次接触官场。

陈青岩倒是还好,陈青淮略微有些青涩,不过他年纪还小还得再历练几年才行。

晚上吃饭的时候,两人给大家讲了讲跟知府见面的事,“我们去的时候,大人正在写字,给我写的这幅是: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给大哥写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知府倒是有点意思,送给陈青岩的那句话明显就是指出当年他被人诬陷,最后重振旗鼓一举夺魁的事。

陈青岩接道:“收下字后便拉着我们一起聊了起他当年的求学经过。”

林知府不是冀州本地人,他老家在益州,离着这几千里远。

益州作为比较落后的州府,教育资源极其匮乏吗,林家在当地还算是富裕人家,但想请个夫子都很困难。

因为他们住的那个县城一共只有四个秀才,其中两个年过半百了,书上的字都看不清,剩下的两个开了两家私塾,林知府便跟着其中一位秀才开的蒙。

因为天资聪颖,他十五岁便考中了秀才,来到益州府学读书,这里依旧没有多少读书人,府学只有一个举人教谕,而且年纪也不小了。

每次他去请教教谕问题时,都要提前跪在门前等候,等老爷子心情好了才能指点一二,心情不好跪上一天都没用。就这样努力求学最终才考中进士,坐到如今四品知府的位置。

临走时林知府还拉着二人道:“你们两个娃儿要好生珍惜读书嘞机会,争取会试更巴适,将来一起在朝堂上做官嘛!”

陈青淮学的惟妙惟肖,惹得大伙哈哈大笑。

王瑛摸着下巴心想,林知府益州人啊,现代应当是巴蜀那边,试验田里种的辣椒兴许他们会喜欢。

*

晚上吃完饭王瑛准备进试验田看看,今天白天突然弹出的升级消息都没顾上看。

陈青岩和元宝也跟了进来,二人田埂上跑来跑去,一会揪朵花一会摘个小黄瓜玩的不亦乐乎。

王瑛笑着看了二人一眼,抬手调出虚拟光屏,点开试验田的信息查看。

刚一点开一连串的提醒涌进来: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