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2(1 / 2)

加入书签

大概是和少民有关。

江半夏仔细盯着那个叫敖吉的人看,眉目深邃,两个眼睛有些杂色,不同于汉人黑褐色的瞳孔,但从口音上来说,这个人确实说了一口标准的西北官话,是番人的可能性小。

敖吉见江半夏在打量他,他不光不恼,反而盯回去,两个唇角向上一扬,抿出一抹笑容,这使得他整个人透出一股子异域风情。

“该不会是个串串吧?”何乔倚小声同杨一清说话,往常这种俏皮话他都是同江半夏说,但今日他自知自己惹了江半夏不高兴,也不敢再凑上前,所以就抓住好欺负的杨一清唠叨。

串串用在畜生身上指的是不同种的杂交,但用在人身上就是混血,大铭上到贵族下到百姓,向来对血脉十分看重,排番之心有目共睹,皆因前朝四等汉人之政策,所记血泪无以言加。

所以民间才会形成排番的风气,多数同番人混血所生的孩子生存艰难,这样的人在大铭得不到尊重,同样回归部落也得不到认可,他们大多生活在边塞城镇做些小生意,勉强温饱糊口。

正是因为这种绝境的生活状态,很多这样的人会铤而走险去做一些里外勾结违法乱纪的事,当地守令对此十分头疼。

车行的马车慢悠悠的走在官道上,太阳炙烤着地面,一路压过去一路黄土飞扬。

有经验的人已经用头巾将口鼻捂上,初来乍到的江半夏等人被土崩了一脸。

刚洗过的脸又成了灰扑扑的样子。

半日后在日薄西山时,他们终于赶到了河州城,远着看去河州城的城墙黄浑浑的,是用黄土堆砌而成。

在夕阳余晖下,橙色黄色杂糅在疫情,仅有种边塞长河落日的错觉。

许是文人心中敏感多秋,杨一清吟了酸诗几首,惹得同坐一车的人侧目。

这年头在读书人金贵,更何况是在这边塞,更没几个人认字,杨一清很快就被几个老大爷拉住问起名的事情。

河州城虽地处西垂边境,但却是一派繁华,城门口守城的兵卒懒懒散散的靠在那里,过路人拿了路引他就看,没拿也不管。

这种地方就是个三不管地带,有没有户籍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在这个城里讨口饭吃。

日影西斜,照进城门洞里,光影勾勒出黑白两个世界,江半夏仰头去望,土做的城墙年代久远,上面斑驳的孔洞里燕子筑了巢穴。

一过城门洞,眼前突然一亮,河州城里房屋鳞次栉,高低错落,两边街市商行挂满彩旗,红绿交织一片,这种神奇的审美得益于多民族的融合,时至傍晚,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炊饼的麦香,牛羊肉炖烂的浓郁香味使劲往鼻子里钻。

他们来的巧,碰上了娶亲,花灯炮仗的响个不停。

河州城里娶亲十分随意,都是按照各自家乡的风俗走,男女两方万一一个南一个北,婚礼就会办两天,一天按男方家的风俗走一天按女方家的风俗走。

这些在河州定居的人大多是有钱的商贾,撒钱的比比皆是,一遇到娶亲,哄赶上门送礼做客的人挤得主家没处落脚。

河州人民风彪悍且热情。

第一百四十八章 破绽

马车车夫将马赶进城门,车上的人一哄而散。

混在人群中,江半夏等人四处张望着,这里热闹到不可思议,四处散发着烟火的气息,空气中混杂着瓜果的清香、炒菜的油烟味以及牛羊肉的膻味,穿衫子的汉人、披发的鸿化族,鲜艳的衣服、各色的彩灯,不同于江南的漠上风情一览无余。

河州也并没有想象中的苦寒,反而是一片繁华的乐土。

“你跟着我们做甚?”何乔倚一回头就撞上敖吉,这个人该不会跟了他们一路吧?

敖吉扬着脸道“这里就一条路,怎么你们能走,我就走不得?”

何乔倚被怼的说不上话来了,他用眼神狠狠地警告了敖吉一眼,而后扭身走了。

这人一定有问题,何乔倚心想。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