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5(2 / 2)
他可得单独把那封信存起来,以后他再惹自己,自己就把信掏出来甩他脸上才好呢。
他对和堂弟同样涧溪县出来的两个好汉充满了好感,只恨不能立即就做个拜把子的好兄弟,在府学里见天儿盼着他二人。
姜榆一行人又颠簸了五天才到府学,只是此次心情大有不同,前两次来都是为了赶考,哪个那个好心情去欣赏这府城的一切。
这回却不同,至少接下来两年,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要留在这府城学习了,倒让姜榆有了一张去外地上大学的感觉,上辈子还没来得及体验体验,这辈子倒是赶了个时髦。
就是这儿交通不太发达,这他们也没出省,要是搁现代高铁几个小时的事儿,现在竟然要五天才能到达,平时放假也回不了荷花镇了,只能盼着年假和暑假才能回一趟家了。
这府城可比他们涧溪县繁荣多了,交通也便利,有许许多多的码头,靠河吃饭,很多送往北方的货物都在这里中转,所以这里商人多商品多经济繁荣。
姜柏家离府学也没多近,他们一行人在姜柏家休整了一晚上,一大清早就带着文书去府学报道了。
姜柏虽然忙,但是他可是一定要陪他小老弟去报道的啊,和现代陪孩子到大学报道的家长一样狂热,再说现在陪着他小老弟去府学报道,那可是一件得意事儿,他可太乐意了。
因为在府学学习的学子家庭环境千差万别,为了避免太多的矛盾,府学规定了一个学子最多只能带一个学童进去府学帮忙照顾学子。
但是家在府城的,或者在府城还有其他住处的,平日回不回家住却是不拦着的,毕竟很多学子考上秀才的时候家里早就有妻有儿了,哪里能拦着不让回去呢。
这些年天下太平,人民也算安居乐业,读书的人比之前些年就多了起来,读书的去处也多了起来。
其实不止府学能上学,还有各种各样的书院也招人,最著名的就有四大书院,不过没一个离他们近的,最近的松山书院从他们这出发,走陆路都要十几天呢,所以他们不做他想。
各大书院为了吸引优秀的考生去他们那读书,也是出了血的,同样廪生的身份去了书院读书,那每年能领到的补贴就有二十两,对于离书院近的寒门秀才是个巨大的诱惑。
像他们这般离得远的,加上路上的花销还有基本上一年到头都回不来家的烦恼,就有些划不来了,除非是那种家中了无牵挂的,不然不会选择千里迢迢跑出去读书。
再说这些年官府也渐渐意识到这些书院在跟他们抢人才,以后在朝为官甚至还可能出另外一种派系,讲究院友情分,勾结朋党,把整个朝堂搞得乌烟瘴气,这是官府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这些年官府也不是不作为,不就是多派些得力的老师吗?外面的书院都找得到,那他们这种官方的,怎么可能找不到呢?笑话!
只要官府把教授们的待遇提上去,再多制定一些灵活机动适合那些自由惯了的文人的授课方式,那好老师可不就都过来了吗?毕竟和官府沾上点关系,那格调高了可不止一个度。
所以官学这些年吸纳了很多优秀的老师,渐渐也把很多学子给吸引过来了,毕竟大部分人头脑还是清醒的,只有再往高里考,往后的身份才能更高。
考得好除了自己本身努力以外,最重要的还是有好的老师,这官学有了更好的老师,何必为了那一年多出来的十两银子放弃好老师呢。
这几年府学的学生数爆满,四十名廪生基本上都来报道了,四十名增生也满了,最后不得不开放二十名的附生,这增生是学习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