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1(2 / 2)

加入书签

虽然这两年她也不错过从京城出来的邸报,但是姜榆觉得自己以后可能玩不来权术那一套,不然指不定哪天就被下套了,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听到别人在说考官的喜好,她也仔细听了,不求能写得正中考官的心坎,但求别正中雷点。

隔天他们又到贡院报道,第二场考试是十二号,不过照常要提前一天进场的,这次考的是公文的书写能力,诏,表,诰之类。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b?u?y?e?不?是?ǐ????????€?n?????????5?????????则?为?屾?寨?佔?点

实用性很强,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姜榆觉得自己该准备得都准备了,只需正常发挥就好。

十五号的最后一场是最考验人应变能力的了,考五道题,经,史,策,论,涵盖的内容最广泛,对考生的素质要求也最高。

不仅要知道有这么一个事儿,还要对此进行点评和写出对策。

之前听其他的考生在说,这次京城派出来的两位考官,主考官是高门出身,仿佛更喜欢辞藻华丽的文章。

但是那副考官是寒门出身,最是重视实干性,两位考官的喜好,可谓是南辕北辙,真叫人左右为难。

洪逸家里也有些打听的门路,他直道这是真的,与其纠结写哪种风格讨好考官,不如直接按着自己擅长的写就好,至于其他的,只能交给天时了。

姜榆确实写不大出来辞藻华丽的文章,比起文字上的炫技,她更擅长直点问题的要害,可能她和小钱都是来自乡下的土狗,两个人的文风都十分淳朴,她按着自己日常的风格写了,其他的且交给命运吧。

第三场考完之后,出了考场,姜榆吃了饭,方才安心地睡去,这十来天就算睡觉,也处于紧张的状态。

如今考试都考完了,方才真正地安心睡去。

考完之后,几个小伙伴们碰头,其他三人还好说,脸色都平常,只是李元前头两场也是笑嘻嘻,考完这第三场整个人都焉了。

最后一场完全不是他擅长的地方,都是些实务题,太过于接地气,还是整整五道,他只好硬着头皮答了。

考完之后,他们并没有马上回去,都留下来等着放榜,秋闺的榜单最晚半个月就出来了。

所以除了心里确定自己这次完全没有希望的,其他人都留在府城,等着放榜。

姜榆这几日,把自己这些年整理出来的笔记,一一拿出来,把每年乡试的考题,出处,考的频率,可以参考哪些书一一罗列清楚。

并对每一本可以找到相关知识点的书,做了简单的介绍,再把这东西,拿去给她二哥好好看看,问问二哥把这辅导书拿出去印了卖可行不可行。

这个想法源于她刚开始每回都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该看哪些书,费了她很大的功夫,这时候若是有这种辅导书,就不需要再苦恼了。

这辅导书虽然只是自己这两年的积攒没法说是最优解,但是想来对于和她有同样困惑的考生来说,好歹还有个参考的作用,毕竟不是每个考生身边都有优秀的大师作为指引的,资源很多都被有底蕴的人家给垄断了。

当然她的初衷也没有如此高尚,她也是为了赚钱,来省城赶考一趟,就花掉一百多两银子了。

二狗子一年教书的收入也才三四十两,加上秀才一年额外的收入,还有田租的收入,再加上吕氏的陪嫁铺子的租子,她家一年到头撑死也就七八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