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02(2 / 2)

加入书签

星期天,张倩在家看着孩子。天气不错,她索性推着老大小二去村里玩。刘军浩也跟了上去,到村里让六婶子帮忙采摘些枸杞,顺便把霍军高粱锅拍的事情给她说一下。

哪知道听他说后,六婶子却为难起来:“小浩,摘枸杞没问题,高粱锅拍做不成,没材料了。”

生意太好也是烦恼,事先六婶子根本没考虑这么多游客对高粱锅拍感兴致,加上自家没有多余的地块大规模种植高粱,结果这几个月她已经把自家种的高粱梃子用光了。没有原材料,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那咋办?”张倩一听也傻眼,接着又给出建议,“现在种植已经来不及,明年你家别种玉米了,全部种上高粱。”

听到老婆这话,刘军浩先汗了一个,连说不靠谱。老婆这属于典型的外行指挥内行,说出的话让人笑掉大牙。

“到底怎么回事儿?”张倩看六婶子也在那里摇头,顿时郁闷起来。

“你算过成本没有,玉米一块多一斤,一亩地玉米种好可收入上千元,高粱五毛多一斤,而且产量极低,不到玉米的一半,一亩地能收入三四百元就到天边。村里有人家种高粱,主要是一些地块经常积水,别的作物不生长,高粱耐涝。没有那户人家会用好地块种的。”

听完老公的分析,张倩吞了吞舌头,没敢再继续建议下去。虽说在刘家沟生活几年时间,自己也亲自下过地,但是对于一些农产品的价格还有产量,她真不知道。

“要不这样吧,六婶子,你先采摘枸杞,高粱锅拍的事情放一放。回头我问问霍军,看芭茅扎的锅拍他要不。”无奈之下,刘军浩只好退而求次。

“芭茅也可以扎锅拍?”张倩又好奇起来。

芭茅还真可以扎锅拍,不过用这个的人更加稀少。原因很简单,芭茅叶带锯齿,稍不留神就割到手,平常根本没人愿意碰这东西。

事情交代完,刘军浩返身回家。自家院里离不了人,说不定等下还有人去买黄鳝呢。

难得空闲下来,刘军浩坐在椅子上,从口袋里掏出个桃核,放在嘴里胡吹。

刚开始声音有些沙哑,他调整了几次后,声音变得高亢起来。仔细听,好像有只野鸡在院里乱叫。

没一会儿工夫,院中的野鸡就被这声音吸引,乱叫着围了上来。

他这边吹的正得意,赵光明的声音却在门口响起:“你小子再干啥呢,大白天斗鸡玩?”

“来了”刘军浩又吹了两声,然后才将围在身旁的野鸡赶走。

“你嘴里这是啥东西呀。”听到野鸡名叫,赵光明好奇的开口问道。

“你自己”刘军浩一张嘴,一个土灰色的东西落在手掌上。

“这是……桃核?”赵光明凑到近前看了两眼,接着问道。

刘军浩点点头:“前些日子去大梁村,老梁头教我做的野鸡哨。”

寻常人听说野鸡哨,可能觉得很复杂,其实这东西制作非常简单,就是选一个毛桃核,然后在两面各打磨出一个圆孔,挖去里边的桃仁,这样就制作成功。

制作好的野鸡哨放入嘴中,缓缓吸气,可以发出类似野鸡的呜呜叫声。不过这东西做起来简单,用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必须要熟悉野鸡的叫声,然后放在嘴中反复练习,时间长了,这样声音才会听起来像野鸡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