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06(2 / 2)

加入书签

见实在没趣,豆豆才把老鼠噙到媳妇儿面前。

那豹猫叫了一声,脑袋往豆豆身上蹭蹭,开始享用美餐。

按照惯例,头和尾巴它们很少吃掉,而是当成功劳的见证留下。

刘军浩并没有在院中悠闲多长时间,很快郭记者就打电话过来,说自己马上到刘家沟了。

他只好把照看孩子的任务交给媳妇,自己骑着电动车赶到村口。

没两分钟时间,采访车就来到跟前。

除摄影人员外,郭记者还把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也带来了。对方姓王,四十多岁的样子,戴着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

不过他人倒是挺和气,刘军浩握手时称对方叫王先生的。他却连说“叫我老王就好了”。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布?页?不?是?ǐ????????é?n??????2?????????o???则?为?山?寨?站?点

电话里说不太清楚,郭记者边走边问,把发现玄铁宝剑的过程详细了解一遍。

现在刘家沟挖到文物的事情已经传开,附近的村民也赶过来不少,因此刘广聚家门前热闹非凡,很多人都拿着手机拍照留念。

没想到赵光明两口子也来凑热闹,连带着拍足了照片。看到刘军浩,他们赶忙挥手打招呼。

刘军浩粗略的估计一下,现场足有上千人。这柄宝剑在地下埋了几百年,重见天日后终于火了一把。

这么大一口宝剑,在现代人看来凭古代的科技水平很难铸造。

老王仔细看过那柄宝剑后,立刻跟郭振华攀谈起来。专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人家讲起铁器的铸造历史头头是道。说是隋唐时期以后,中国已经有能力铸造大型的钢铁器物。到了明清前期,国内的钢铁铸造尚在世界上领先,因此铸造一柄重达上千斤的宝剑并不成问题。

它是采用了分段铸造的方法,即铸造人在模具上开多个浇铸口,同时以铁水浇铸,最后一次成型。

而且刘家沟这个并不是孤例,算上它,全国共出土了两柄镇河宝剑。

前些年燕州市有人挖沙取土,也发现了一件。那个体型更为庞大,近八米长,重达三千多斤。不过在XX省历史上,这还是第一件。

虽然美誉天下第一的名头,但是刘家沟众人倒没有感觉失望。那啥……像歌中唱的,天下第二也挺好。

接着又有游客问起,为什么镇河宝剑并没有埋在河中心,而是离河还有段距离。这个问题即使老王不作答,刘军浩也能解释。

原因很简单,河流改道,这个乡志上有记载。

等老王看过那个铁板后,上边模糊的字迹很快被解读出来。

原来它也有来头,叫佛敕令。 w?a?n?g?址?f?a?b?u?y?e?ǐ??????????n?????????5????????

上边的两行字分别是“韦驮尊天”、“坚牢地神”,意思就是韦驮菩萨守护这片土地平平安安。

新闻当天晚上就在电视台播出,那几个熊孩子又上电视显摆一回。郭记者的报道很详细,甚至还特意找来乡志上相关资料论证,随后又请老王在旁边讲解。

玄铁宝剑并没有被运走,主要是这铁疙瘩太大,暂时没办法起运。

随后几天,刘家沟的游客又达到一个高峰,那种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