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4(1 / 2)
, 鱼偶尔吃吃也算不错,可来了这里快半月,日日都吃, 实在是不知肉味了。”
他起身接过妻子手中的碗, 说:“好夫人, 你先坐, 为夫来为你添饭。”
杨妻笑着坐下了,等着杨仕东给她添好饭,夫妻二人便挨着坐下, 杨仕东左右看看:“团团呢?怎么没见到她?”
杨妻道:“她吃过了,现在已经睡了。”
杨仕东诧异:“天还未黑,怎么就睡了?”
杨妻道:“下午在市集买肉的时候, 遇上了周道长和元旦,团团便抱着元旦不放手了,我只好将元旦带回了县衙,两个孩子闹了一下午,玩累了,可不就睡得早。”
杨仕东笑了起来:“也好,如此我们夫妻二人今夜可以清净了。”
想到自家那个闹腾的小姑娘,夫妻二人相视一笑。
二人吃起了饭,虽说读书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可一家人吃饭,若不说话,岂不冷清,吃了口肉,杨仕东满足地喟叹一声,才问:“燕娘,周道长还是市集上为人写信?”
半月前,他们同那周道长一起乘船来了江陵县,他新官上任,要做的事情自然不少,过了好几日才听说那个周道长在市集上摆了摊子,为人写信,收费颇为低廉,写满一页纸只要五文钱。
燕娘也挟了肉吃,道:“是还在写,只不过写信的人少了。”
杨仕东笑笑:“江陵县的人虽比周围其他县城多些,但终究只是个县,城中需要写家书的人也就那么些,且写了一封之后,短时间内不会再写第二封,周道长这生意注定不能长久。”
燕娘颔首:“周道长也是这般说的呢。”
“他还要筹措路费,所以打算开个识字班。”
“识字班?”杨仕东诧异,“他莫非还想在此处开个私塾不成?”
燕娘摇头:“我亦不知,他说开班凑够了路费便要离开江陵县,当不是要开私塾吧。”
杨仕东觉得奇怪,既然要教人识字,如何能说走就走?
过了几日,他坐在县衙中,突然想到这事,心中好奇极了,身为县令,事关县中读书一事,他自然有权知晓。
于是午饭后换身衣裳,便叫上了县衙中的教谕,一齐离开了县衙。
江陵县不算大,走上不到一刻钟,便到了客栈,一问才知,住在客栈中的道长几日前就已经退了房,说是在城中寻了房屋租住,已经搬过去了,听说是在码头附近。
于是又往码头去,站在码头边,放眼望去,人来人往,哪里能知道周道长住在何处。
教谕在一旁道:“大人,那姓周的道人不过是个游方道士,在市集上帮人写写书信尚可,开班授课,他无功名在身,也不怕误人子弟?便是他不怕,城中定然也无人愿意将家中后辈送去,此事实在不值得大人费心。”
杨仕东颔首:“教谕说得有理,不过既然已经走到了此处,去看看也无妨。”
教谕叹气,道:“便是如此,也不知他在何处。”
才说完,不远处便有人喊道:“大李哥,课要开始了,咱们快去,免得没有位置了!”
杨仕东看去,就见到几个汉子匆匆朝着码头外跑去,看样子都是码头上的力工,他对教谕说:“走,我们跟上去看看。”
教谕应了一声,二人跟在几个汉子身后,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往这个方向走,看样子大多都是码头的小工。
没多久便到地方了,看着几个汉子入了个小院,院子并无围墙,只是用栅栏围了起来,从外往里看去,影影绰绰,看不大清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