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09 章 第五十三章[VIP](1 / 2)

加入书签

第209章第五十三章[VIP]

“金贼袭扰定州,”宇文时中说,“帝姬知否?”

这是个略带了一点质问的开场,不算很客气,但帝姬似乎一点也不惊讶。

“已得了军报。”她说,“贼自捉马口南下,骑兵逾千,至唐城左近,分作三队,一队屠唐城,一队南袭定城,一队至望都。”

她的声音这样清晰,令宇文时中很是吃惊,惊异于她得到的军报比他更细致,也更准确。

这本该令他感到欣慰,但他却更有了些不满,“军报既送至真定,可有百姓伤亡流散之数?”

帝姬就垂了眼帘,“乡间多立草屋泥墙,不禁火烧,许多村庄付之一炬后,兵士须得先灭火,再清理断壁残垣,官吏又要救治伤者,因此还来不及清点尸体,寻回南逃百姓。”

她的声音还是非常清晰,但口气很软,尤其是她说出的这些处置措施,老师听了,心中的不满就又降下去了不少。

虽说这些事基本都没经过他的手,算是彻底的架空,还是要批评一句。

“帝姬不曾同臣讲起。”他说。

帝姬就依旧很恭敬的模样,“前番金人围困真定,各路兵马多自定州往来,因此州县残破,几无吏治,而今虽说宗帅将大名府官吏派去些,也还是百废待兴之相,因不成样子,才不曾同先生讲起。”

这多少有点超出宇文时中的预料了。

他是外放去过地方的,兴元府也不算什么好地方,有贼!可再有贼,也是大宋的王土,只要派一队团练,将那十几二十个贼寇剿了,剩下的就都是宇文时中所熟悉的世界了。

百姓们可能穷可能富,总归有一口饭吃;官吏们可能清正可能贪腐,总归要干点活;朝廷可能对他满意或不满意,总归有个官做。

河北就不是这样,比如说定州,百姓们可能生可能死,官吏们也如此,跑得慢些的,金人管你是不是读书人,一刀下去,那戴着幞头的头颅就跟着百姓一起在草里滚,滚过一个冬夏,等新任宣抚使上任时,有风一吹,吹得头颅嗡嗡响。

一颗嗡嗡响的头颅是没办法替你干活的,但灵应军可以,他们在不断从义军里招“道童”,招进来了,学几个字了,有的再学些简单的外伤处理办法,派去定州应急也就够了。

没受重伤的百姓灰头土脸的坐在自家焦糊的泥墙下,能抱着一碗麦饭吃就算感恩戴德,受重伤的百姓见了小道士过来,就用已经焦糊的手指死死拽住他的袍角,睁大了眼睛,嘴里嘟嘟囔囔些什么。

新入营的小道童不知道他再讲什么,走过来的灵应军老兵就明白了,掏出一张自己写的符,塞进他的手里,用很自信的语气说,“放心吧,你是个好人,你拿了这张符,咱们灵应宫的仙使等着你,送你去天上呢!”

“天上,”那个烧糊了被压在下面三天的人就小声问,“天上也有大宋,天上也有女真人吗?”

“天上有一个崭新的大宋,咱

好,对百姓也相当有爱心,说不定内心希望自己能够像诸葛亮一样,顶着一个笨蛋皇帝在头上,还能一边硬抗敌国十万兵马,一边给身后百姓遮风避雨。

别管做不做得到,有这个梦想总不能算错,所以她到底是不能像对待杜充一样给他沉到底的。

那她就想想别的办法。

“先生以为我欲专权吗?”她说,“咱们将大塔不也逐出河北后,河北民心大振,儿郎数以万计,报效军中,而今盔甲兵戈俱缺,寒衣也尚未完备。”

宇文时中有些不安,“寒衣?这么早吗?”鈅謌

“已至夏时,”她说,“金人而今穿不上铁甲,只能轻骑袭扰,待风气麦熟,天气转凉,他们怕就要南下了,难道我们那时再筹备寒衣吗?”

老师也不是笨蛋,一想就清楚了:完颜宗望一见到宋人修工事就冲过来搞破坏,难道是觉得邻居坏了他们大金的风水吗?

“可河北生民困苦,本该免税,而今若税赋自他们而出,”老师说,“臣心何安啊。”

“我在太原时,”她说,“见过西军兵士临阵讨赏,还是种十五郎自山上扔了彩锦金银下来,士兵才肯奋身出命。”

不知兵的宇文老师睁大眼看着她,像是脑子被她拎着大锤锤过一样。

这么不客气的话,将两个人关于河北防线与财政的谈判按下了快进键。

老师说:我大宋从不薄待士兵。

帝姬说:对,都是那些吸兵血的人太坏了,比如说童太师,但老师也治不了他呀。

老师说:所以帝姬难道不能对军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帝姬说:我是给官家守大门的,老师觉得给士兵能裸衣斗完颜,我就觉得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