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4 章 第三十三章(1 / 2)
第434章第三十三章
粮食还在一船接一船地运进汴京。
佛诞日过了,大家各有各的因缘,许了各种各样的愿,不管是哪种,总归和食物没有关系。
多神奇的汴京城,大家这时候忙着吃新下来的水果了,南方的水果也跟着水路进了京城,咬一口汁水四溢,颇甜。
原来是张叔夜喜欢在京城里转来转去找自己喜欢的小吃,现在老头儿被郭京的事吓到了,但长公主麾下的武将又喜欢进京了。
大家还听说了一些八卦,比如韩世忠为夫人成功讨到了诰命,这很好,两口子在汴京的夜市吃过饭后,韩世忠还为夫人买了一份西京雪梨,夫人端在手里,一边慢慢吃,一边跟夫君去逛瓦子。
桑家瓦子的牡丹棚,是汴京里最上等的勾栏之一,能容纳上千观众一起看表演。
一边看,一边吃,吃腻了雪梨又有人卖茶,喝完茶又有人挑着一筐烤银杏过来问她要不要。
原本很美好的一个夜晚,直到一个唱曲的姑娘叫人刁难了,那姑娘一抹眼泪,韩将军就站了出去。
又是一段市井美谈,第二天梁夫人回到艮岳,原不该她值班,但她说:“殿下最近颇有用人之处,我虽没有祭酒之才,也想尽些绵薄之力。”
殿下早就听过了韩世忠的八卦,捧着茶有点想笑,又不敢。
“你若是认真的,我这里有个活计,不要你出门去,”她说,“你替我挑些精明能干的女道,我给你们选一个去处,州西洪桥子街那边的太和宫,怎么样?”
“殿下有何能用妾之处?”
“嗯……”殿下想一想说,“我要派祭酒出去,我已经让王善挑几个人去了,只是送回来的文书不尽人意。”
世上没有那么多尽人意的事。
她想要情报人员,灵应军就立刻变出许多情报人员,又精明,又忠诚,走街串巷,挖掘每一个秘密,然后汇总成她需要的报告,简明扼要,一眼就能看清当地的情况。
灵应军的道士们往周边派,他们首先得和当地神霄宫建立起联系,然后要操心自己的饭,要是太高调了,当地官员可能要登门拜访,扛着糖衣炮弹,到时候报告就不是道士写的,而是官员替他写的,说不定连润色都一起做了。
那要是低调些呢?低调的道士在街上走一走,问问市井间的事,这似乎很好。
可低调的道士很少能问清楚整个地区的状况,就像黄河南边的普通百姓不知道也不关心金人南侵的事,同他们一说,他们甚至很惊诧:
“什么?辽国亡了吗?”
再继续聊一聊,他们可能会絮絮叨叨地讲起本县老父母的坏话,可这坏话还分三六九等,老父母到底是贪赃枉法草菅人命,还是百姓鸡毛蒜皮的小事确实冤枉了他?
道士们是要一双一对出门,互相监督呢?还是分头行动,汇总信息呢?
刚送出去几个祭酒,每人配了一队小道士,紧接着就
像还灵应,连香火也不需要,只要拿棍子打一下,心想事成。
否则怎么解释这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
楚州的洪泽,暂时还没有神霄宫的祭酒路过这里,原有个一路南下的祭酒,据说是从河北一路跟来的,在长公主面前也能说得上话。
她的船走在水上,没有大张旗鼓展露自己的身份,只跟着一支商队走,到了宿迁时,船就不动了。
一座宿迁城,城里城外到处都是堵在这里的人。
祭酒刚要下船,有人就说:“千万别下船!有盗匪!”
就叫这道士吓了一跳,正准备悄悄往外看时,早就叫船老大赶着,将所有的客人都送到底仓去藏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