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3章 亲幸蔡府(2 / 2)

加入书签

有绍圣时,审查元佑诸案,从高士充到高士京,自内廷内臣到女官,还有当时在场的许多的人口供。

自然也有着赵煦自己对少年之时的那些懵懵懂懂的记忆的残留片段。

元丰六年秋,确与中书侍郎张璪奏事于崇政殿,上忽悲不自胜,谓确曰:天下事,恐至于此矣!

确骇曰:敢问所因?

上曰:子幼奈何?

确曰:陛下春秋鼎盛,忽有不详之语,敢问所因?

上曰:天下事当得长君维系否?

确曰:延安郡王陛下长子,臣不知其他!不审所谓!

上曰:卿果能为社稷计,宜早谋划!

确与璪俱进:臣等敢以死守!

于是,就有了赵煦记忆中,那印象最深刻的童年经历——元丰七年春,他被自己的父皇牵着手,出现在集英殿上。

也是在这次的集英殿上,他的父皇给他做了周密的安排。

以王安礼出知江宁,命李宪丶吕升卿行君臣之礼,旋即命他们各归所镇,又亲口宣布——延安郡王明春出阁,当以司马光丶吕公着为师保。

而这在后来,被证明是蔡确和赵煦父皇多月密议丶规划的结果。

然后就是那些命运之日,立储前后的刀光剑影了。

有的是赵煦亲眼所见。

那些在立储时,他被国婆婆抱着,亲眼目睹丶亲耳所听的太皇太后和向太后之间的争执。

而有的,则是后来才得知的。

譬如,蔡确使其妻丶母,入宫与向太后商议。

譬如,蔡确和章惇在都堂,对王珪的逼宫,所说的话:言之则是从,不言则谐死!

终于是逼着王珪说出了那句话:上自有子!

也譬如燕达在立储前,对向太后所表的态——万一事有不虞,丞相率百官,达率将校争之,有死无二。

而这些,他所不知道的,发生在暗处的刀光剑影,才是他上上辈子,被立为储君,能够顺利即位的根本原因。

不然,就以赵煦记忆中的那些片段来看。

以太皇太后的为人,以当初赵颢在禁中的种种行为和嚣张气焰。

他别说即位了。

能活着成年,都算是太皇太后爱孙心切,赵颢宅心仁厚了。

也正是因此。

蔡确丶燕达,还有赵覠,都非死不可!

也必须死!

他们不死,太皇太后怎麽安心?

他们不死,赵颢就要死全家!

高氏一族,即使不被族灭,也要全部流放岭南,甚至刺配沙门岛!

所以,车盖亭案是一定会发生的!

即使没有,也会有人炮制出其他类似的案子。

所以,才有蔡确被贬英州别驾丶新州安置的事情。

所以,才会出现哪怕范纯仁丶吕大防乃至于刘挚都吓得尿裤子去劝说。

而太皇太后却铁青着脸说出那句着名的——此山可移,此州不可移。

她就是要贬死蔡确——因为,蔡确在被贬后,一直在到处嚷嚷着元丰八年的事情。

蔡确不死,她心怎安?

……

脑海中回忆着这些事情,再看着面前,那伏地而拜的紫袍宰相。

赵煦在童贯的搀扶下,走下撵车,走到蔡确跟前。

「相公请起!」他亲自上前,扶起了这位,对外廷而言,毁誉参半,甚至称得上是『奸佞小人』,但于他而言,实在是忠的不能再忠的元辅宰相。

这个用命把他拱到了储君和天子宝座上的宰相。

蔡确诚惶诚恐,无比感动的在赵煦搀扶下站起身来。

然后,他看着这个依旧稚嫩,但已长高了许多,都快到他下巴处的少主,弓着身子说道:「官家圣节在即,却还亲临臣家,皇恩浩荡,实在是让臣感激涕零,不知如何报答啊!」

赵煦听着蔡确的恭维之声,轻笑起来,然后,他看着已经头发鬓白,胡须也开始染上霜色的前宰相,忍不住动情感慨:「相公老了许多啊!」

他记得蔡确离京的时,还未满五十。

如今回京,也不过五十二岁。

却已是两鬓斑白,髯须霜白了。

「臣春秋五十有二矣!」蔡确道:「焉能不老?」

「但,臣见陛下,英姿勃发,威严俱全,法度渐长,如日高悬,福泽四海,德被苍生,深为天下庆之丶喜之!」

赵煦哈哈一笑:「此皆两宫慈圣保佑拥护,髃臣等尽忠侍奉,元老等同心辅佐之功!」

「自也不少得,相公在福建,筚路蓝缕,为社稷建功,使朕安心的功劳!」

蔡确这个人,在其他方面,其他事情上,可能私德问题一箩筐,数也不数不清。

但,这次他出判泉州,执掌福建一路权柄,主持市舶司建设。

却是罕见的,受到了包括福建士大夫丶地方豪族丶商贾丶形势户的一致赞誉。

因为他给自己的家乡桑梓办事,是真的用心,称得上殚精竭虑了。

这从他不过两年,才五十二岁,就把自己搞成两鬓斑驳,须发霜白就知道了。

没办法!

福建一路,在他去之前,被王子京搞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到处都是篓子和问题。

泉州市舶司,更是要从无到有,从零开始建设。

此外,福建的盐法丶茶法以及本地的各种期货合同的整理丶监督,也都需要他劳心劳力。

他还没办法推诿丶懈怠。

这些事情没办好,将来可是要被父老戳脊梁骨的!

而福建人在给家乡办事的时候,是能死不旋踵,前仆后继,百死不悔的。

典型的就是木兰坡了。

为了修筑这个工程,福建人连续数十年,死了前后两位工程倡导者——钱四娘丶林从升。

然后,这个接力棒就到了蔡京兄弟手上。

这兄弟,靠着在朝廷为官,到处化缘,逢人就哭诉木兰陂的险恶以及桑梓百姓的苦难。

靠着各种化缘,各种卖惨,前后费时十年,筹集民间资金百万贯,动员大半个福建的富商以及形势户,加上朝廷的政策支持与倾斜,才终于大功告成。

一个木兰坡,福建人能如此齐心,何况是涉及整个福建上下福祉的泉州开港以及茶法丶盐法改革呢?

蔡确在父老的殷殷期盼下,除了每日拼命工作,各种和朝廷要政策要资金要人才外,也没有别的法子。

当然,蔡确也是有私心的。

泉州开港,福建茶法丶盐法改革调整,都是惠及整个福建的事情。

只要办成了,他和他的子孙,都将受用无穷!

不夸张的说——以后,哪怕天下人都骂他,福建人也绝不会说他一句坏话!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