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帐上躺着300亿,不知道够不够陪李总(1 / 2)
第417章 帐上躺着300亿,不知道够不够陪李总玩一把?
常威果断认怂,主动取消了骑行红包活动。
程维见状松了一口气,紧随其后,结束了日亏近千万的局面。
可让他俩没想到的是,王子豪只是下调了每个红包的额度,从平均2元降至0.5元,必得红包改成了随机抽取。
很明显,OFO并不打算结束补贴战。
「你想开始就开始,你想结束就结束?哪有这麽便宜的事?」
王子豪冷笑道。
他来华北是为了争抢市场份额,又不是陪程维和常威玩过家家的游戏。
他想得很清楚,要把滴滴单车和小黄单车打回北方,再慢慢蚕食华北市场。
程维和常威以为王子豪还不满意,又非常有默契地把新客和老客的补贴活动,改回了4月中旬的政策。
这一次,王子豪选择跟进,但红包活动依旧没取消。
但程维和常威也无可奈何,他俩根本不敢再次重启红包活动。
因为他俩心里清楚,暗地里不知有多少双眼睛正盯着滴滴单车和小黄单车。
在反作弊系统完善之前,他们只能被动挨打。
……
……
同在燕京的王鑫,坐在办公室里,望着屏幕上的月度业务报表,脸上喜忧参半。
喜的是,美团在四月份的成交额从2.4亿涨到3.3亿,下跌的趋势止住了。
忧的是,其中有29%的业绩占比是电商模块,以低价团购商品为主,毛利率也仅有7%。
见此情形,他忍不住叹了口气,心里默默念叨着:美团是团购网站,不是电商网站啊。
服务一变,产品定位就歪了。
很容易被用户打上『不专业』的标签!
可王鑫也没办法,总不能坐着等死吧,先稳住业绩再说。
当他打开微博,搜索易观数据,很快就找到了四月份的团购行业报导。
王鑫咬咬牙,点开了高清大图。
筷跑仍然稳居第一名,销售额首次突破30亿元,以31.6亿的成交额断层式领先。
千度团购8.7亿,跌破10亿大关。
大众点评5.9亿,与三月份相比,略有提升。
再看美团,王鑫瞬间愣住,为什麽是2.3亿?
他气得想骂人,这易观数据不讲规矩,美团的销售额明明是3.3亿!
没一会儿,馀光突然扫到右下角的一行小字:为保证数据对比的公正性,已剔除各家平台的外卖丶电商和买菜业务。
在用户与投资人看来,美团业绩已连续三个月下滑,五月份能否守住2亿的数值都成了问题。
美团在一二线城市被筷跑和大众点评打压,三四线城市又跟千度团购拼杀,两头受困,就如瓮中之鳖,想逃,却无生路。
而筷跑在县级市场跑通业务流程后,又立刻把该模式在华东丶华中和华南地区迅速复制,不断地招兵买马。
很多美团的运营丶技术和地推人员,压根不用王鑫驱赶,他们就自行离职了。
一般来说,有能力丶脑子聪明的人,在项目衰落或倒闭前,基本都是第一波跑路的人。
作为一线业务人员,没人比他们更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
一家团购网站的电商业绩,居然占到近30%的比例,那还能算团购平台吗?
不跑等着被裁啊!
美团日暮西山,筷跑生机勃勃,工资高丶福利好,便成了美团员工跳槽的首选。
这群人被分配到买菜丶团购或外卖业务。
筷跑在南方的扩张速度越来越快,经营范围越来越大,业务深度越来越广。
从美食丶休娱丶酒旅丶美发美容丶电影票务到买菜丶外卖,几乎涵盖了所有O2O品类,成交额增速极快。
每天都有新城市被纳入筷跑的势力范围,团购丶买菜和外卖的组合拳一出,无论是美团还是千度丶大众点评,都得提高警惕,小心防备。
单论产品体验和履约能力,另外三家竞品公司都不是对手,别说反击,连防守都很吃力。
大众点评在外卖业务上烧了一个多亿后,立马认清了现实,学着美团收缩防线,把精力放在团购赛道上。
张涛不得不承认,自己玩不转外卖模式。
一时间,大众点评外卖和美团外卖相继熄火,只剩千度外卖还在跟筷跑正面硬刚。
依靠千度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流量资源,千度外卖的站点也在沿海丶中部和北方市场遍地开花,但订单量并不高,日均订单仅70万左右,不到筷跑的十分之一。
李彦洪自觉布局完成,便喊来王中莆丶龚振兵丶向海龙等人,率先向筷跑和快的打车发起了反攻。
嘀嘀打车重启老客立减12元的优惠活动,每人每天两次机会。
团购上线了签到送无门槛优惠券活动,连续三天送5元,连续七天送10元,连续十五天送20元,连续三十天送50元。
换而言之,每天花三十秒去千度外卖签到,连续一个月,就能获得85元的无门槛优惠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