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0(1 / 2)
必定是要给她们留一本的,她们也是固定的老顾客了,只要是掌柜们给她们留了,是必定会买回去的。
然后,这本书就被迅速的在闺阁圈传播了开来,有人爱看里面的恩怨情仇,有人喜欢道家的千般手段,有人对那样一个仙域充满向往,有人在里面读懂了侠之大义。
各花入各眼,大家总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喜爱它的点,一时之间,京城的闺阁小姐中,谁没看过这本《求仙记》,都算是没跟上潮流的。
谢静姝也读到了这本《求仙记》,只是她并非追求潮流的才读的,她是属于那种穷极无聊,无书不读的那种人。
她在谢府,一直是一个透明人般的存在,从小一个人住在一个小院里,江氏不需要她早晚请安,也不教导她任何东西,她能读会写,还是因为曾经教养她的奶嬷嬷父亲是个秀才出身,所以她的奶嬷嬷是识字认字,且能写一笔蝇头小楷的。
谢静姝的院子里,只有两个丫鬟和一个奶嬷嬷照料着,她知道江氏不喜她,平日里基本上不出自己的院子,为了打发时间,她便酷爱看书。
她先是看遍了家中“阅书楼”里的藏书,说是“阅书楼”,其实里头就是放上了所有谢家不太常用的的一些书籍,拢共就两个书架,但是谢静姝不在乎,她甚至连里头讲什么天文历法的书,也都能一字一字看的津津有味。
后来“阅书楼”里的书看完好几遍了,她实在是无聊至极,奶嬷嬷看的心疼,就说可以拿银子到外头买书看,她叫她男人帮谢静姝在外头买了,她再偷偷给她带进来便是。
谢静姝这才想到,这些年来,每个月江氏都会给她二两银子的月例,过年的时候也会有家中长辈的赏赐和红封,只是她从来不知道这个钱该怎么花,就一直存着,存到现在也有四五百两银子。
谢静姝开心极了,只要看完一本,就让奶公帮她再买一本,从外头每个读书人都要学的四书五经,到《史记》、《后汉书》,再到现今人编纂的时文选本、各类话本,她都不挑,只要是没看过的,有字的,她都乐意看。
因着谢静姝买的多且勤,书肆掌柜早就将她当做大主顾了,那本《求仙记》一出来,就给她留了一本
谢静姝一拿到这本书就如获至宝,甚至看到一半之后强迫自己睡下,第二日再看,就怕自己匆匆一晚上看完了,后面没得看了。
只是再如何看的慢,谢静姝还是将这本《求仙记》看完了。
谢静姝摩挲着封面上的图案,看着上面写的作者名讳,忍不住心里头想到:这世间竟有这般大才,能幻想出这样一个世界,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更加之词藻斐然、文笔绝佳,这样的人,如何会去写话本呢?真是奇怪极了。
还有那个画绣像插画的人,也是一样的厉害,竟是能将书中的世界,如此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这般想象力,实在令人钦佩。
若是我也会画画就好了,就能将书中每一页的故事都画下来,闲暇时候赏玩一番,那该有多好?
可惜啊可惜,她只是一个被关在后院的闺阁女子,若是她能走出去,会不会可以认识一下那个叫“琢光”的笔者?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琢光之山。”这是《山海经》里的话,这个名字应该是取自这里吧?
他的意思,是自己创造的世界,如同《山海经》中那般一样光怪陆离吗?
倒确实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
冬日的日头正好,十三岁的小姑娘将窗棱支起,托着腮看向远方碧蓝的天空,阳光暖洋洋地撒在她身上,笼罩出一层光晕。
谢静姝平生第一次,产生了一种想要走出这个四方小院的渴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