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5(1 / 2)

加入书签

折时满眼笑意,心中暗忖,传闻他们父子不和,看来近来关系缓和不少。他轻笑一声,然后正色道:“王爷,下官此次前来,实有要事相商。”

张攸年自一登门萧敖便猜出必有要事。近来吏部诸事,张攸年都及时向他禀报,让他对朝中局势能够及时了解。如今他正需要得力助手,而张攸年确是个不错人选。他抬手示意:“但说无妨。”

张幼年语气中带着几分凝重:“臣亦有所耳闻,太后暗中涉政之事,已然非一日。经臣细密探查,竟发现太后私下与数位官员勾连,更有诸多地方豪强,以金银为饵,购得官帽,致使那些无能之辈得以窃据高位,地方发展因而迟缓。此事初看似微不足道,然水滴石穿,时日一久,必将累及国家根本。”

“国家之栋梁,皆需精挑细选,方能担纲大任,每一决策,亦需利国利民。而今太后直接干预朝政,其背后之意,臣揣测或有非分之想。皇上对此,似乎亦有所闻,更曾亲自与太后对谈。然皇上孝心可嘉,念及太后昔日为其皇位之争,不惜以身犯险,甚至险些丧命,所以对太后尊崇备至,此事即便心知肚明,也难以痛下决心阻止。”

“且皇上近年来,行事愈发不力,更迷信付家学说,以为借此可安民治世。殊不知,此等思想,实则蛊惑民心,久而久之会另国家瘫痪。皇上的眼界与远见,未能跳出帝王之局限,臣心忧如焚,以为若继续如此,奕国的未来,恐将危矣。”

张有年谈及此事,言辞竟毫无顾忌,即便是在皇上与太

后之事上,也敢直言不讳,着实让萧敖震惊。

萧敖望着他,感觉此人确有不凡之处,如此敏感之事,他竟能坦然说出口,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欣赏。随即,他沉声道:“你所言之事,本王亦略知一二,心中亦是忧虑重重。只是,太后涉政之事,需有确凿证据,方能定论,否则,恐难以服众。至于皇上那边,若他一直偏听偏信,也怕会生出诸多变故,影响到国家。”

说到这里,萧敖未再继续。

张有年忽地站起身,恭敬地向他行了一礼,言辞恳切道:“臣以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臣斗胆进言,望王爷能够消除忧患,挺身而出,治理国家。以王爷之才学、才干,远胜皇上,再加上如今世子于兵部地位显赫,威望极高,若王爷此时振臂一呼,必能引得无数大臣、官员乃至天下百姓拥戴。待我们将太后与皇上之所作所为,昭告天下,王爷登基为帝,想来并非难事。”

张有年此言一出,房间里顿时鸦雀无声。

他竟直接提出让萧敖谋朝篡位,着实其胆大包天。

萧敖好一会儿都未开口,只是静静地审视着他。而后,他忽而一笑道:“张大人果然深得本王喜爱。你所言之事,非同小可,需得谨慎。”

说到这里,他再次停顿。他身为皇家亲王,历经风雨,心智坚韧,更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明白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更清楚什么话对自己有利。

而张攸年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否则,他也不会如此大胆地提出此言。

过了一会,张攸年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行了一礼道:“王爷放心,此事微臣定当竭力而为,愿做那开山凿路之人,为王爷铺设一条坦荡前行的大道。”

如此张攸年算是彻底表明自己今后将忠心耿耿地辅佐萧敖,为他所用。

时下的萧敖,若是身边能有如此贴心且忠诚之人,确是一件好事。他走到张攸年跟前,亲自将他扶起,笑道:“张大人有此心意,本王深感开心,日后定会多加照应。”

言罢,他又关切地问道:“晚饭可曾用过?不如就留在亲王府中,本王让人备下酒宴。”

张攸年已明萧敖认可了他,急忙行礼道:“多谢王爷厚爱,微臣确实尚未用饭,那便斗胆留下,与王爷共进一餐。”

萧敖拍了拍他的肩膀,又笑道:“日后与本王相处,不必如此客气,亲王府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经常过来坐坐,本王也许久未有如此称心的朋友了。”

萧敖用到“朋友”一词,显然是对张攸年极为器重。

张幼年急忙应是,随即问道:“不知萧世子是否在府上?”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