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1 / 2)

加入书签

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朝堂上,永历小皇帝问完话,注视着自己的九叔。

“回陛下,臣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可以选几个沿江的郡县来试行。”楚翊打破沉默,上前一步朗声说出方才多听少言的思考结果,“地方自建渡口,商人统一收购土产等,卖去江南。想防止人口外流,可以严控路引。夫妇不得同时渡江,父亲渡江,儿子守家,反之亦然。路引逾期未归,家人下狱,里长重罚,地方官降级罚俸。不过,有两点要注意。一,收购价,不得低于当地市价,以防官商勾结盘剥百姓。二,沅江水贼猖獗,履犯沿岸百姓,该治治了。”

他目不斜视,身姿挺拔如玉树,声音抑扬顿挫,似清风拂琴、珠落玉盘。重要的是,他一语点出了“官商勾结”和“水贼猖獗”这两点隐患。

群臣窃窃私议,发出赞赏的喟叹:“九爷虽然年轻,却也机敏练达。”“是啊……”

瑞王和庆王都愣了,一时无语。

瑞王以为,楚翊会支持他的政见。毕竟,楚翊还给他做媒,讨得太皇太后懿旨,让公主成功搬出灵泉寺,脱离苦海。假以时日,公主必然会坠入他的这片海——因为公主厌恶楚翊的风流,而庆王各方面都逊色于自己,不足为虑。

庆王则没想到,楚翊会公然压他一头,在他琢磨出的政策上,延展出更深、更合理的建议。本该是自己的政绩,现在倒被这老九捡漏分走一杯羹。

“朕也听说过这些水贼。官府一抓他们,就跑到对岸去。对岸抓他们,又跑回来。将来找时机,和南齐互通有无,一起整治他们。”永历小皇帝稚嫩的童音响彻大殿,“方才宁王所说,诸卿以为如何?”

“臣认为,宁王所说的确可行。先前瑞王提出的几点问题也十分透彻,可谓高屋建瓴。”瑞王的亲家,吏部尚书杨榛先是肯定了楚翊,顺便把瑞王捧得更高,却完全没提庆王,“人们常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也就解决了问题的大半。佛家也说,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嘛。”

庆王瞥去一眼,两腮微微鼓起,忍而未发。

倒是他的舅舅,户部尚书马赫口吻轻松地说道:“杨大人真知灼见。不过,要是全天下的智者都只质疑,岂不是没人办实事了。”言下之意,瑞王不办实事,光顾挑刺。

“大家都是为了提升税收,充实国库,藏富于民嘛。”楚翊适时地插了一句。

“既然诸位都认可,那就按宁王说的,回头由政事堂敲定细节去落实。”永历小皇帝懵懂地挠挠头,做出总结。

“皇上圣明。”楚翊道。他感觉,瑞王和庆王的视线锥子似的扎在自己侧脸。他扭过头,对二人露出孩子气的笑容,像刚刚调皮捣蛋被父母撞破。

瑞王朝他皱皱鼻子,庆王则轻轻瞪了他一眼,倒也没有多生气。

或许不该出头,把想法说出来,楚翊暗忖。但是,在群臣面前露脸的机会太少,他必须把握。不过,相信两位兄长马上就会忘掉这点不愉快,投入到另外一件事上。

“臣还有事启奏。”楚翊道。

“九叔请讲。”永历露出童真的微笑。

“正科之外加开恩科的邸报,已经由通政司派往各地了。”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b?u?Y?e?不?是????????ω?ε?n????〇???????????????则?为?屾?寨?佔?点

永历看向礼部尚书,后者恭谨道:“不错,臣与王爷已经落实下去了。恩科一般不遵秋行乡试、春行会试的常例。目前的安排是,五月乡试,九月会试。”

“也好,只是时间紧了点。”

“臣想辞去兼管礼部的差使。”楚翊的语气云淡风轻,诚恳地说道,“先皇驾崩,蒙陛下信任,命臣全权负责国丧,这才让臣兼管礼部。眼下恩科在即,科举取士是国家大事,臣年轻没有经验,所以请辞。至于宗正寺的差使,臣想继续为陛下效劳。”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