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中椒5号(2 / 2)
而且他本来就对中椒5号印象深刻。
在世纪之交时火遍大江南北,在十馀个省份大面积推广,以至于仿冒假种子也遍地开花。
前世他老丈人就曾中招,买的假种子只开花很少结果,还大量死苗。
「找一下中椒5号,可以给中国农科院蔬菜所打电话问一下,他们应该有在广东推广。」
黄川愣了愣,「我没电话呀。」
「我办公室桌上有本杂志,里面有,算了,我来打吧。」陈家志收拾东西:「今天就先到这,
下班。」
回了办公室,陈家志就找出几本《中国蔬菜》杂志翻了起来。
《中国蔬菜》就是由中国农科院蔬菜所主办的杂志。
陈家志办公桌上已经放了十几本,除此之外,还有《长江蔬菜》等行业期刊杂志。
他挨着翻了起来,电话号码不难找,他找的是中椒5号。
大约小半个小时后,陈家志就找到了一篇【中早熟甜椒中椒5号的选育】。
阐述了选育经过,以及在全国各地生产试验的结果。
适于露地早熟栽培,也可在保护地栽培,同时还能进行越夏栽培记载中,在1992年时就累计推广了2.5万亩。
同时,前两年在广东南椒北运基地种植后表现尤为突出,在湛江遂溪,1991年露地栽培亩产量达4996.5kg。
差点就亩产上万斤了!
表现最差的吴川,在1992年时亩产量3373.3kg。
不过1992年辣椒批发价约0.65元/斤,是1991年的两倍,产值反而比1991年更高。
这就有点类似于今年的情况,因为天气等因素导致价格上涨。
生产示范和常规栽培有所不同,普通农户种不出区试中的高产。
正常情况下,菜农能实现亩产1500kg以上就是高产。
但就算砍掉生产示范的影响,中椒5号的增产幅度也很大。
另外,熟性丶抗病性丶适应性丶丰产性丶品质-几乎各项指标都全方位领先当下其它品种。
只是才推广两三年,很多农户暂时还持有怀疑,因为虚假宣传的种子也很多。
然而,陈家志知道中椒5号的确不错三分靠种子,七分靠管理。
虽然夏种栽培主要还是靠管理,以及运气,但有较好的种子,也能增加一分把握。
要想更稳妥,那就只有再上大棚,避雨栽培嘛,后续也还能用得上,不过要是价格不景气,就亏得比较多。
另外,就是陈家志想年前多分点红。
所以他排除了大棚。
一篇文章看完,陈家志确认了当下有中椒5号在销售,记下了电话,准备明天再打。
下班,下班天色已经黑了,陈家志走出办公室,便看到了李秀在走廊上等他。
「怎麽不进来坐一会儿?」
李秀笑了笑,走上来挽着他胳膊,「我看你看书看得专注,怕打扰你,就没进来。」
两人挽着手并肩下楼。
「下次你要等我,就来办公室坐着等,你这起码等了快一个小时。」
「没有那麽久,我回去喂了儿子才走过来的。」李秀笑了笑,「快点走吧,就等我们俩开饭了。」
到了车棚,陈家志推出自行车,拍了拍座椅,「上车,等哪天有空也教你骑车。」
李秀白了他一眼,「陈老板又开始画饼了,给工人画的饼都实现了,我的呢,还一直吊着。」
「呢—」
好像是有点过分,陈家志想了想,「要不晚上去市场看看,先让你先吃一块饼?」
李秀说:「倒也可以~」
自行车慢悠悠的骑在公路上,陈家志和李秀又聊了一些工作发展上的事。
其实每天都会聊。
新基地丶市场销售丶分拣配送,乃至于在城里租店面丶注册公司等等都有聊过。
李秀不懂,每次都说听他的,陈家志倒也乐得和她聊,聊的过程中也能查漏补缺。
到家后,易定干丶陈正旭丶李才丶陈少昌几人或蹲或站的等在门外。
果真就等着他俩了。
晚饭也很丰盛,有鸡杂,有兔子,有香肠,有青菜快过年了,彭国真和陈少昌有事没事就在准备年货。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两老过来后,他们在吃的上倒是丰富了不少,很多家乡菜两人都有时间去折腾。
吃了饭,在家里歌了一会儿,陈家志便带着李秀出发。
东乡菜场近来也同样收获不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