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入关(1 / 2)
第296章 入关
乾符三年五月十八日。
赵怀安丶杨复光一行人于中流砥柱西换上中船,终于出发驶离三门峡。
站在船头上,赵怀安看着北岸中条山的轮廓渐成淡影。
两岸无数纤夫喊着震天的号子一段换着一段,一直将船队拉到了一处巨大的渡口,茅津渡。
这段河道非常宽阔,黄河流经这里,水速放慢,它的南北两岸,都有一处巨大的渡口,其中南岸还有一处驿站,那就是入关中的第一站。
赵怀安望着南岸的芦苇丛,看着掩映中灰白的驿站屋顶,阵阵炊烟正从中飘出,烟火气十足。
而在南岸的官道上,时不时能见到骑骡驾车的商旅正风尘仆仆的赶往前方的驿站。
一些坐在驴车上的孩子远远看到河道上船队,好奇地盯着船首的赵大,直到被他们的父母给塞进了车篷。
这处驿站是陕州西行的第一站,所以整体的风貌都是比较新的,驿墙用的是三合夯土筑就,只是墙头插着褪色的「驿」字旗,以及墙根处还残留着水痕,倒有点历史。
「那是去年陕州发水灾泡的。」
杨复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刚刚看完长安送来的密报,这位权宦的心情显然很好,在看到赵怀安在注视岸边驿站的水线,如此解释道。
赵怀安回身笑了笑,没有问长安那边有什麽消息,而是顺着刚刚起的话题,好奇道:
「去年陕州发大水了?怎麽没听说过呀!」
杨复光笑了笑,意味深长道:
「有时候不就这样吗?想让人知道就知道,想让人糊涂就糊涂?不说这个了。」
杨复光指着远处的驿站,说道:
「大郎后面再回来,不妨走一走陆路。这些驿站就落在函古道上,尤其是其中的潼关天险,
更是兵家必争之地,你们做武将的,来了不看看,可惜了。」
赵怀安心中一动,笑道:
「大兄,这是京中来了好消息了吗?」
杨复光哈哈一笑,咧嘴:
「大郎,你真是我的福星啊!事情果然如你所料,这一次我中尉的位置稳当了,而你赵大,嘿嘿!」
说着就拍了拍赵怀安:
「以后就得称呼你一句赵节度了!哈哈!」
更多的话,杨复光没有说,只是赵怀安的心中却并没有那麽喜悦,因为这一次,杨复光还是没有说他会去哪里就藩。
只是这一次,赵怀安没有沉默,而是笑着问道:
「大兄,这一次不会是让我去西北吃沙子吧!」
「从淮南好地方到西北,我可不干啊!」
杨复光愣了一下,沉吟了句:
「还没定呢,不过西北多半是不会去的,毕竟这一次要是做了节度使,朝廷多半还指望你打草军呢,如何会让你去西北?」
「不过大郎,我也给你交个实底哈,你回光州的就藩,确实比较困难。」
杨复光说这个话的时候,一直看着赵怀安,见他皱着眉,就解释道:
「大郎,你也晓得的,光州这个地方,以前是淮西旧地,朝廷对此颇有顾虑,而淮南节度使又不是你这个年纪和资历能为的,所以光州就算了吧。」
赵怀安没有说话,就这样看着杨复光。
杨复光被看着,心里也虚,就再一次解释道:
「赵大,你在光州的产业还是能做的,光州这边是算在我们这边,到时候你在光州照样做生意。」
杨复光这句话透露的信息量极大。
光州的生意他们知道什麽?还有什麽时候光州是别人开始做主了?而杨复光参与谈判的人又是哪些?
对于这些,赵怀安只是笑笑,扭头望着远处悬挂着「陕州转运院」小旗的船只正向前方另外一只船队靠,随后上去了一队黑袍的小吏,而没一会,船上就被直接扔下去了个人,很快就沉底了。
赵怀安手指,对赵六喊道:
「救人!」
然后他转身对杨复光笑道:
「那就要麻烦大兄了,可得给咱找一个离家近的。」
杨复光哈哈大笑,大手一挥,表示一点问题都没。
而那边,王彦章几个人已经架着小船,带着船夫驶向那边,开始捞人。
旁边船队上的人和那些陕州转运院的人看到王彦章是从那面「杨」字旗帜过来的,全没人敢反对,就这样脸色难看的看着。
船队继续西行三十里,到了第二日,赵怀安他们终于赶到了渭水和黄河的交汇河口,那里同样有一处巨大的津渡和驿站的建筑群,上面飘着着「风陵渡驿」四个字。
只是和茅津渡的驿站不同,这处驿站是建在高台上的,夯土台基足有三丈,驿门两侧的石柱刻着「西连关陇,东接中原」八个字。
从赵怀安这里向北看,能看见北面的蒲津渡,这两处津渡连通的水路也正是河东地区进入关中的必经之路。
在这里,赵怀安他们远远看到北岸落了一营盘,一支船队正靠着津渡,随时准备过河。
而这营盘上悬挂着一面「红底狼头旗」,赵怀安看了大为惊讶,问道旁边的杨复光:
「老杨,这是哪家也要入关了?」
杨复光也在看着,在看到赵大这边惊奇的样子,心里泛起微笑,随后对赵怀安道:
「赵大,这些是沙陀人。现在沙陀人酋帅是振武军节度使李国昌,这人就是从庞勋之乱出头的。说来和赵大你也有点像呢!」
说完,杨复恭半是感叹,半是故意,又说了一段秘辛:
「说来,六年前我兄与那李国昌的关系,正如我和你一般,也是因此结下深厚的情谊。当时我兄是河阳监军使,也参与了平叛,而李国昌当时带着沙陀军骁勇军前,相处很愉快。」
「其实沙陀人与我杨家的渊源能追溯到我们义父那会,我们义父那时候在盐州做监军使,当时沙陀人就聚居那片。义父在盐州的时候就对那些沙陀人不错,如此这份关系到在平庞勋之乱中,一缘两代人,也算是份佳话。」
赵怀安陡然听到这个信息,心中升起一阵古怪,忍不住问道:
「大兄,这意思是说,沙陀人是咱们这一派的?」
杨复光就是让赵怀安有此想法,让他明白杨家不是没了保义军就玩不转的。
现在赵大要是乖乖配合,那就自己合作,毕竟用熟不用生,论打仗做人,赵大的确没得挑。
可赵大要是头硬,非要闹,那到时候随意打发了做了小藩的节度使,也不算食言了。
至于出关平叛?那就别想了。
现在看来,自己在权谋政斗这一块的确不如自己那兄长,他将李国昌他们引进来,果然好拿捏赵怀安了。
其实,杨复光心中也对赵怀安有一点愧疚。
在汴州的时候,他为何会消失一段时间?就是因为他兄长杨复恭那边来人了,而且谈的就是赵怀安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