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8章 忙而无序(1 / 2)

加入书签

第328章 忙而无序

11月1日。

凌晨5点,大营村还浸在浓得化不开的黑夜里。

鸡未鸣,狗未叫,只有风掠过田埂的轻响,裹着深秋的寒气,往人骨头缝里钻。

可村外的蔬菜大棚却早早亮起了昏黄的灯光,一座座大棚连成片,把半边村子都映得亮堂堂的,像黑夜里铺开的一串灯笼。

张宝利裹上打了补丁的旧棉袄,从大棚角落的木床上坐起来—这张床是用木板搭在两个土坯垛上的,铺着厚厚的稻草。虽木床简陋,但大棚里暖和,倒不觉得冷。

起床后,他先看了看夯土墙上的温度计,红柱停在十八度,心里松了口气一这温度刚好。

他将水壶里的剩水倒进搪瓷盆,洗了把脸,人精神了,便开始准备干活。

张宝利从床底下拖出三个竹筐,挨个检查竹条有没有松动—一毕竟等会儿要装黄瓜,漏了可不行。旁边还放着磨得程亮的剪刀丶几个洗得发白的棉褥子,以及一杆磨得掉漆的老秤杆——————

等他备好家夥什,正准备采摘黄瓜时,外面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接着,大棚的帘子从外面掀开,寒气一下子涌了进来,张宝利的妻子带着儿子和女儿走进了大棚。

张宝利有些意外:「嘿,你们咋都来了?」

张宝利媳妇说:「俩孩子一早就起来了,都要帮你卖黄瓜。」

「嘿,今儿个倒是稀奇,以前可没见你们这麽勤快。」张宝利笑着说。

他心里清楚,今儿个对一家人来说是件大事:从信用社贷款六千元建了这座大棚,辛苦了三个月,今天终于到了收获的日子。

张宝利的儿子张大勇撸起袖子,笑着说:「爹,俺娘给你蒸了俩饼子,你先趁热吃,摘黄瓜的活交给俺就行。」

张宝利媳妇背着布包,从里面掏出两个黄橙橙的玉米饼子:「他爹,我带着孩子摘菜,你先趁热吃两口。」

张宝利接过饼子咬了一口,又放回布包里:「早饭先放着,趁现在天还没大亮,先摘黄瓜!今儿个是头一天,卖黄瓜的人多,等久了黄瓜冻着,就卖不上价了。」

他把工具分给家人,叮嘱道:「来,跟着我学摘黄瓜一别用力拧,容易伤了黄瓜和藤蔓。一只手托着黄瓜,另一只手用剪刀剪开,动作轻点,别擦破黄瓜皮,也别碰掉顶上的黄花,品相坏了就卖不上钱了。」

张大勇背着筐子,学着父亲的样子仔细找成熟的黄瓜,又小心翼翼地按手法摘下,放进铺着棉褥的菜筐里。

张宝利又对妻子说:「他娘,你把品相不好的黄瓜挑出来,收购点按大小定价,混在一起可不行。」

张宝利媳妇抱怨道:「都是黄瓜,吃着都一样,还挑啥模样好坏?」

张宝利笑道:「那不挑模样的黄瓜才几分钱一斤,咱这黄瓜能卖几块钱一斤,能一样吗?」

听到这话,一家四口脸上都挂着喜色。

天边泛起鱼肚白,一缕晨光透过大棚的塑料膜照进来。等三个筐子都装满黄瓜时,天已经大亮了。

张宝利站起身伸了个懒腰,低头看着筐里的黄瓜——个个饱满,表皮光滑,没一个碰伤的。至于那几个品相不好的,他索性决定不卖了,留着自家吃,也让孩子尝个鲜。

张宝利掏出秤,给每个筐子称重:「第一个筐子二十七斤,第二个二十九斤,第三个三十斤,总共是八十五斤!这头一天的产量,比我预想的还多!」

张宝利媳妇笑着说:「这都是你上心的功劳,天天住在大棚里,比照顾孩子还仔细!」

张宝利挠了挠头,没说话,转身找了根扁担,想挑起前两个筐子的黄瓜。

张大勇见状赶紧接过来:「爹,我来!」说着便接过扁担,挑起了两个筐子。

张宝利则背起剩下的一个菜筐,父子俩往收菜点走去。张宝利媳妇带着女儿留在大棚里,望着父子俩的背影,眼里满是期待。

父子俩一路往东走,到了村东口—一这里立着一块牌子,写着「京城市蔬菜公司收购点」。

收购点已经围满了人,都是挑着扁担或推着自行车来卖菜的种植户,场面乱糟糟的。

赵铁柱身材高大,正站在一旁维持秩序,让村民们排成两排等待收购。

张宝利看两队人数差不多,便随便找了一队排队。起初离得远,没听清前面的动静,他让儿子接着排队,自己走近了才知道,是有人因为蔬菜分级的事吵架。

此前,技术员就讲过蔬菜分级标准:按大小丶品相丶新鲜度丶病虫害残留等指标,分为特等菜丶一等菜丶二等菜。

其中,一等菜按原价收购,比如黄瓜原价三元一斤;特等菜在原价基础上上浮百分之十,即三块三一斤;二等菜则下浮百分之十,即两块七一斤。

张宝利提前给三个筐的黄瓜分好了等级,可并非所有人都像他这样实在有人故意把品相差的黄瓜藏在筐底,想多卖钱。

也正因如此,不少种植户和收购人员起了争执:比如有的村民觉得黄瓜上有轻微虫眼不影响售卖,可收购方坚持要降级压价,吵得差点引发混乱。

好在四季青公司的人赶来帮忙维持秩序,场面才没失控。

等了二十来分钟,终于轮到张宝利父子。

负责蔬菜评级和称量的是两个生面孔,都穿着印着「京城市蔬菜公司」字样的制服。张宝利早前听四季青公司的技术员说过,自家种的蔬菜早就跟这家公司签了订单,今天就是按约定交货。

因为提前分好了级,又没弄虚作假,父子俩的黄瓜很快就完成了评级和称量。张宝利特意留意了秤数,跟自己在家称的差不了多少。

等评级丶称量都结束后,一个戴眼镜的男子坐在桌旁开了张单据,对他说:「一共八十五斤,这是单据,下一个。」

张宝利没走,追问:「这单据有啥用?俺们去哪儿领钱啊?」

戴眼镜的男子说:「我们这收购点只负责收菜,不负责给钱。你拿着这张单据,回头去四季青公司领钱就行。」

张宝利又问:「啥时候能领?今天行吗?」

戴眼镜的男子笑了笑:「哪有那麽快?又不是你一家的菜,总得给我们点统计周转的时间。等我们这边统计好,把菜款交给四季青公司,他们才能给你们发钱。过几天你拿着单子去四季青公司问问吧。」

张宝利还是不放心:「那到底是几天啊?」

「三五个工作日吧。」戴眼镜的男子语气有些不耐烦。

「啥叫工作日」?」张宝利没听过这个词,接着问。

戴眼镜的男子摆了摆手:「你回头去四季青公司问,下一个!」

张宝利只好悻悻地走了。张大勇挑着扁担追上来:「爹,咱卖了多少钱啊?

「」

张宝利没回答,直接把单据递给他,语气里藏不住欣喜:「你自己看。」

张大勇接过来一看,惊喜地喊出声:「妈呀,二百五十六块!这麽多哩!」

「嘘!你喊啥?生怕别人不知道?」张宝利赶紧左右看了看——还好大家都忙着自己的事,没人注意他们父子。他拉着儿子,快步离开了收购点。

张大勇还沉浸在兴奋里,一路拉着父亲问东问西。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