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章 废拉不堪的东林党(1 / 2)

加入书签

万历年间,顾宪成联合地方官员重建北宋龟山书院,更名为东林书院,开始讲学键政。他提出「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议政纲领,奠定了东林党思想基础。

东林书院早在天启五年就被魏忠贤捣毁。东林党本质上是一个松散的江南官僚地主阶级利益联盟。

在魏忠贤及其所谓「阉党」的冲击下,如今的东林党早已分崩离析,再也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领袖人物了。

东林党人见孙承宗再次得到重用,便想过来攀附,让孙承宗当他们的党魁,结果孙承宗根本不愿理会这群虫豸,他被弹劾的时候怎麽不见这群人出来帮他说话,现在出任三边总督就跑来党附,前倨后恭,何其可笑?!

而「水太凉」钱谦益,这个以后的东林党党魁,如今还只是路边一条。他在被罢免前只做到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但问题是,天启皇帝朱由校没有太子啊,他伴读了个寂寞。

毕自严的冒头,不仅引起了朱由检的注意,也得到了东林残党的青睐,他们转而想要投靠这位南京户部尚书。这算是病急乱投医了,人家毕自严是山东淄博人。

其实,所谓的「东林党」「阉党」都不是后世那种组织严密的真正意义上的政党。要是真有一个成熟的政党把控朝政,那麽现在朱由检应该让开位置,龙椅让他们来坐。

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阉党,都是被扩大化了的:只要不明确反对魏忠贤的,一律被骂作「阉党」;只要支持改革的,就成了「泛东林党」。朱由检其实也分不清谁是哪个党。

南京吏部尚书毕自严的题本,引得群臣吵作一团。

现任吏部尚书郭允厚自然不愿让位,其他堂部级官员也不太愿意毕自严回来。

毕自严的官身官阶摆在那里,回来后肯定要出任尚书级别官员,甚至直接入阁。这种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当初既然联手把毕自严排挤去南京,他们之间的关系又能有多好呢?

郭允厚说道:「陛下,毕景曾之策或可行,然其变法之举需数年方可见效,却无法解如今燃眉之急。不如令其先于江南试行,视其成效再作决定。」

「是极,郭尚书此乃老成谋国之言。唐代时,杨炎推行『两税法』,先在河南丶江淮等地试行;我朝『一条鞭法』则是先于福建丶江西展开。陛下,变法之策不可不慎,切不可操之过急啊!」

然而他们的话却引起了清流官员的强烈反对。很明显,毕自严的改革措施有一大半都是针对边军的,让他在南京试行不就是开玩笑嘛!郭允厚等人反对变法,很明显就是贪恋权位,排挤毕尚书!

「吵吧,吵吧。」朝廷上吵作一团,而朱由检的注意力却飘到了大殿之外。

在殿前的那片空地上,按照大明原本的礼仪设定,本来应该有六只大象在那里站岗的,可惜被道君皇帝取消了,或许这个老道士更喜欢白鹤。

嘉靖十一年,大象在午门外失控踩踏仪仗,礼部上书要求「常朝罢象,唯大礼设之」,朱由检觉得,礼部的官员纯粹是不想天天给大象行礼,才藉机发难而已,根据《大明会典》的要求,官员们上朝时候要先向贡象行肃拜礼。

昨晚后半夜朱由检隐隐约约听到有大象在叫,早上的时候,驯象所提督指挥使就屁颠屁颠跑来跟他贺喜,说昨晚有一只小象出生了。这事情好玩,朱由检打算下班以后拉媳妇和嫂嫂一起去驯象所看看。

终于熬到了下朝,争议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这才是我熟悉的大明朝嘛!」朱由检心想,之前几次朝会太过顺利,都快让他误以为大明的朝廷是个高效的朝廷了。不过,朝廷吵架是一回事,最后的流程还是回归老三样:题本交给内阁,内阁票拟,交给皇帝批红盖章。所以,吵架是没用的。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