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8章 未来大势,在此一役!(2 / 2)

加入书签

想要改变这这座天下。一个普通的重臣就能够做到吗?

让李氏流芳百世,是一个普通的正二品官员所能够成功的吗?

让父亲名列于文庙十哲之上,是一个普通的二品大员所能够做到的吗?

不可能!

所以儿子必须要成为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从父亲到儿子,我们已经在太子殿下身上投入了太多的感情以及影响,如果这一切毁于一旦,其损失可能以后无数代人都无法弥补。

因为李氏可能再也不会有像父亲以及儿子这连续两代有如此大才之人了!」

李显穆一字字一句句敲打在临安公主的耳边,其中所蕴含的大愿让临安公主也为之震惊。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正是太子殿下遭遇如此大难,如果能在危难之间将其重新奉承起来,那才是对于李氏最重要之事!

危机丶危机,没有危险,哪有机会。

此番若我能救太子出苦海。而后再高风亮节不据此功,我将彻底于太子心中成就第一!」

望着眼前顾盼神飞丶毫无一丝衰颓之气的儿子,她又想起了她的丈夫李祺曾经所说过的那些话,李氏从来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只希望荣华富贵的家族。

「穆儿,你想做什麽就去做,有母亲在这里,总归能为你求一条活路出来!」

李显穆闻言深深的跪倒在临安公主面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头,甚至头上渗出了一丝血丝。

「幸赖母亲天家贵种,以有我李氏今日之贵!」

李显穆深深的知道,他和其他的大臣是不同的!

他至少有一次能够面见皇帝的机会!

他至少能为太子说一次话,但是如何说服皇帝便在于这一次谈话之中,他只有一次机会,必须要一发即中。

……

雨过天晴,碧空如洗,京城中被雨洗得一尘不染,为炎热的夏日带来了几丝凉爽,锦衣卫的行动,很快打破了这一丝雨后的静谧。

在几乎所有人迷茫与恐慌的目光中,一众东宫官属皆被压入诏狱之中。

人一入诏狱之中便生死难料,历来在诏狱中被殴打致死的官员从来不在少数。

很快太子在南京所为之事,便传遍了朝野。

京中大大小小的官员,皆向皇帝上书表示此中定有误会,太子不可能如此诅咒君上。

这些上书大部分皆被皇帝痛骂回去。

这下京中官员都知道皇帝愤怒到了何种地步,不过偌大的大明朝,自然有许多清正廉明的官员,坚决认为太子是被冤枉的,且妖术之事,纯属子虚乌有。

尤其是年轻的官员,对妖术之事嗤之以鼻,纷纷接着上书皇帝,又是一批人被压入了诏狱之中,眼见朝中之势,如火如荼,已然难以控制。

京中一时之间,竟陷入风声鹤唳之际,李显穆一直一言不发。每日按时在文渊阁当值,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随着皇帝渐渐的冷静下来,李显穆觉得正确的时机已经渐渐要出现了,那就是太子回京的那一日!

太子朱高炽终究算是平安的到达了京城,只是他颇有些惶恐,在路上的这些时日,他已然得知了妖术之事传遍大明,当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只觉五雷轰顶,这必然是有人在构陷自己,而这个人只能是自己的好弟弟汉王。

这一路之上,锦衣卫以及随行官员的态度,让朱高炽的一颗心一沉再沉,锦衣卫的官员最擅长察言观色,和太监比起来都不遑多让,而现在他们的态度就是皇帝的态度,他的太子可能真的要失去了。

文渊阁中。

当初的七人内阁,如今已经只剩下杨士奇丶李显穆等寥寥四人而已,其馀人已经皆被下狱,甚至尚书夏原吉等被列为太子党的也都被关入了诏狱之中。

只是夏原吉等人毕竟位高权重,被关入诏狱几日之后,就重新释放,但很明显皇帝在防备他们。

「太子殿下的船驾已经快要到京城了。」

李显穆突然说道。

杨士奇和杨荣眼中皆是一亮,他们都相信李显穆不可能突然说这麽一句话,「明达可是有何良计能够帮太子逃脱苦海?」

「太子回京之后,陛下无论如何都一定会和太子见一面,我会在殿上为太子争辩,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在合适的时机,你们将皇孙朱瞻基殿下也带入到殿中。」

虽然三人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太子党,但同时在文渊阁当值,又同时在东宫为官属,早已是心知肚明,他们三人的前程都牢牢的和太子所绑定。

到了这等万分艰难的时刻,纵然是一向排斥异己的杨士奇,也众志成城起来。

如今这样的局面,他甚至在皇帝面前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唯有李显穆能借着和皇帝特殊的关系,为太子做最后的争辩。

「明达,此番若你真能救太子出苦海,我这一生唯有敬服你!」

「明达定能不负所望,天下之智一石,明达独占八斗!」

文渊阁中的光线有些暗淡,李显穆点上一盏油灯,烛火噼里啪啦摇曳着,灯芯印在宣纸之上,李显穆望着洁白的纸张,没有说话,只是右掌缓缓蜷起,握成拳头。

天下大势,未来大势,只在此一役!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