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语灭大臣(2 / 2)
李显穆如今退去,只是因为他不曾被冲昏头脑,而心存理智。
他昨日能说服皇帝的极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皇帝相信李显李显穆更站在他这一方,而非站在太子一方。
如果李显穆今日因为对太子的恩典而失了自己的站位,那他所失去的便是在皇帝心中的信任。
「明达年未及弱冠,竟有这等通明的智慧,实在让我等汗颜不已。」
杨士奇既是对李显穆深深的佩服,心中亦有窃喜之色。
如今在太子的詹事府中,李显穆已然大步越过众人,横压众人数筹。
他们虽然佩服李显穆的能力以及胆识,可人生在世,天才之人总有不甘于屈于人下之意。
不愿意让李显穆专美于前,也想为太子立下大功。
如今李显穆急流勇退,不再参与夺嫡之事,这便是给他们机会,毕竟汉王夺嫡之心还不曾停下吗,这场战争还没有停止!
李显穆自然将众人神色皆收入眼底,他们心中猜测,亦落在了他心间,忍不住哂笑着摇头。
他怎麽可能真的急流勇退!
东宫之中。
只有和李显穆已然做了几次配合的太子朱高炽,才明白李显穆为什麽要疏远他,并不是因为李显穆害怕,而是为了他。
朱高炽叹息着和太子妃说道:「明达深受父皇信任,他疏远我,只是不愿意再让我成为众矢之的。
父皇的疑心是不会打消的,有了这一次,还有下一次,明达越是疏远我,便越能护着我。
唉,我又何尝不知呢?
只是身为太子,却有诸多的不便。」
太子妃张氏哽咽叹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疾风知劲草,板荡识纯诚。只有到了这等艰难时节才知晓显穆之诚啊。」
夫妻二人相视对望,回想此番遭遇,东宫之中一时凝滞。
李显穆一行人往华盖殿而去,太子之事虽以终结,但妖术之事却还不曾停下。
「各省府的官员蒙蔽圣听,这终究是有害于国朝的大事,总该有个章程出来,朕绝不希望再有这种事发生。」
此刻的华盖殿中不仅有内阁大臣,六部尚书等朝廷大员亦列在其内,恭听圣训。
几乎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皇帝言语中透出的浓浓杀意。
噤若寒蝉。
这是对每一个大臣此刻最恰当的形容。
皇帝此刻心中的愤怒,几乎每一个人都相当的理解,此番妖术之事各省府官员一起蒙蔽圣听,堪称永乐建朝以来,头等政治大事。
「陛下,臣有一个疑问。」
众人寻声看去,竟是昨日传说中大放光彩的李显穆,就连永乐皇帝朱棣都好奇的望过来,「有何疑问直说便是。」
「自陛下登基以来,锦衣卫探查内外,无所不报,为何此番妖术之事,竟能蒙得过锦衣卫的耳目呢?」
李显穆的声音中满是疑惑之色,好似真的对这个问题存在疑问一样。
随着李显穆问出了这个问题,其馀众人脑海中也纷然闪过一道晴天霹雳。
仿佛一道迷雾被狂风吹散,仿佛浓重的乌云被雷霆劈开,光照了下来,也让所有人脑海清明。
是啊,锦衣卫怎麽会不知道妖术之事呢?
一直到太子去了南京,那时妖术之事早已传遍了大明各省府,而锦衣卫竟然不知道此事,或者说他们知道,亦没有向皇帝禀告!
文官不向皇帝禀报,尚且有情可原,锦衣卫不向皇帝禀告,那此事可就不简单了。
「你的意思是?」
朱棣的神情顿时严肃起来,身为天子亲军的锦衣卫若是出现问题,他眉宇间散发出丝丝戾气,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龙椅。
「陛下,臣并非肆意怀疑大臣,而是此事太过于巧合,太子一到南京,未过多久,妖术之事便被捅到了御前,而在这之前,竟然所有人都不知道此事。
臣想知道当初到底是何人,将江南妖术之事,呈报于陛下尊前?
若是锦衣卫之人,其心真可诛也!」
李显穆这番话可谓杀人诛心,甚至称得上是陷害了。
从本质上来说,文官集团和锦衣卫集团有什麽区别吗?并没有什麽区别,都是官僚集团!
文官之间会官官相护,锦衣卫便都是忠心耿耿愿意为大明赴汤蹈火的有志青年吗?
说的更难听一些,你能指望一群封建时代的特务是好人吗?
真把锦衣卫这群刽子手当成有理想的地下党了?他们的思想境界比克格勃还差着10个军统呢!
所以各省府之中的锦衣卫,和当地官僚相互勾结,瞒着朝廷的锦衣卫,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李显穆故意将锦衣卫混为一体,就是为了让皇帝升起对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的怀疑。
况且李显穆是真的有一丝怀疑,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在其中上下其手,暗助汉王,毕竟他和太子间的矛盾,几乎是公然的,太子厌恶纪纲,几乎是人所共知,纪纲未来的前途,夥同汉王作乱极有可能。
毕竟纪刚不需要亲自去攻击太子,他只要适时的将消息送到皇帝的御前,再由汉王发起最后一击,便可功成。
即便如现在这样失败,也没人能抓得住他的把柄,可现在这一切都被李显穆摆在了台面上。
而且将他所能够找到的理由丶退路直接堵死。
殿中的大臣,哪个不是人精呢?
李显穆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是也!
文官和锦衣卫的对立几乎是天然的。
李显穆一发动进攻,根本不需要人来联系,几乎所有人仅仅斜着对视了一眼,便纷然向皇帝进言。
便要将这件事最大的锅扣在锦衣卫的头上。
可有些事是过犹不及的,他们着急的将锅扣在锦衣卫的头上,反而让皇帝心中的怀疑开始动摇,毕竟相对文官来说,他还是更相信锦衣卫。
李显穆早就预料到了这幅场景。
「诸位大人所说,臣以为有些偏颇,陛下,据臣所知,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一向御下有方,断然不会出现这等大的纰漏,其中定有隐情。」
李显穆这句话,让方才还颇有些喧闹的华盖殿顿时寂静起来,几乎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望向李显穆,不敢相信为纪纲脱罪的话语,竟是出自于他的嘴中。
他们甚至怀疑,李显穆是不是故意要坑他们,让他们纪纲记恨,才故意设下了这个圈套。
但所有人都没有看到,当李显穆说完这句话后,皇帝眼中闪过了一丝迷茫,然后落在李显穆的身上,「显穆,你方才之意?」
「陛下难道不知吗?
纪指挥使御下颇为有方,去年锦衣卫内的射柳会,纪指挥使故意射偏,然后让亲信折断柳枝,做出射中柳枝的样子,锦衣卫之内,但凡站出来反对的,都被贬职。
今年射柳会,纪指挥使再次故技重施,其亲信再次大喊射中,今年锦衣卫内,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皆鼓噪庆贺,御下如此之严,怎麽可能出现纰漏呢?」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