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6章 下一站纽约(2 / 2)

加入书签

夕阳下的纽约街道充满了活力。他沿着第五大道漫无目的地走着,看着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奢侈品。

蒂芙尼的珠宝在灯光下闪耀,伯格多夫—古德曼的橱窗展示着最新的时装,苹果旗舰店里挤满了顾客。

行人匆匆而过,有的打着电话,有的与同伴交谈,每个人都似乎有着明确的目的地。

在57街转角,他注意到一个热狗摊,排着小小的队伍。

他想起纽约热狗的名声,于是加入队列。

摊主是个中年男子,戴着扬基队的棒球帽,动作熟练地翻烤着香肠。

「要什麽?」轮到李言时,摊主简洁地问道。

「一个热狗,所有配料都要。」李言回答。

摊主快速地将热狗放入面包,加上洋葱丶酸菜和芥末酱,用纸包好递给李言。「五美元五十美分。」

李言付了钱,接过热狗,站在路边吃了起来。

味道简单却美味,热乎乎的香肠与酸甜的配料在口中形成完美的搭配。

他看着来往的行人,感受着这座城市的脉搏。

这种简单的街头美食体验,与之前在飞机上和酒店里的奢华享受形成鲜明对比,却同样令人愉悦。

继续往前走,他被一家看起来很有年头丶氛围温暖的义大利小餐馆所吸引。

窗户上贴着「Since1952」的字样,内部灯光温馨,人声鼎沸。

推门进去,里面弥漫着大蒜丶橄榄油和番茄的香气。

他没有预约,正好吧台有一个空位。

酒保是个义大利裔的中年人,头发梳理得油亮,穿着白色衬衫和黑色马甲。

「晚上好,先生。一个人?」他问道,口音中带着明显的义大利腔调。

李言点头,在吧台坐下。

他点了一份经典的义大利肉酱面和一杯基安蒂红葡萄酒。

看着厨师在开放式厨房里忙碌,听着周围食客热闹的交谈声,他享受着这种充满烟火气的随意与温暖。

面的味道非常地道,简单而美味。

面条煮得恰到好处,肉酱浓郁而不腻,上面撒着新鲜的帕尔马乾酪。

葡萄酒口感醇厚,带着樱桃和香料的香气,与面条完美搭配。

用餐时,他与酒保闲聊起来。

酒保名叫安东尼,祖籍那不勒斯,家族经营这家餐馆已经三代。「我祖父1952年开了这家店,」安东尼自豪地说,「配方都是他带来的,一点没变。看到那边墙上的照片了吗?那是弗兰克·辛纳屈,60年代经常来这里吃饭。」

李言看向安东尼指的方向,墙上挂满了黑白照片,记录着餐馆的历史和名人顾客。

这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他感到温暖。

在全球化如此深入的今天,还能找到这样保持传统的地方,实在难得。

饭后,他继续沿着街道散步,不知不觉走到了中央公园的入口。

秋夜的公园略显凉意,但很舒服。

他沿着小径慢慢走,看着遛狗的人丶慢跑的人丶相拥的情侣。

远处城市的灯光璀璨,与公园的静谧形成奇妙的对比。

他在一张长椅上坐了一会儿,什麽也没想,只是感受着纽约的夜晚。

一对老年夫妇手牵手从面前走过,轻声交谈着;

几个年轻人骑着租来的自行车笑闹着穿过:

一个街头艺人坐在不远处的长椅上吹着萨克斯风,曲调悠扬而略带忧伤。

这一刻,他感到自己既是这座城市的旁观者,又是参与者。

这种奇妙的双重身份感,正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回到酒店,他感到一种舒适的疲惫。

躺在柔软的大床上,看着窗外不眠之城的灯火,很快便沉沉睡去。

在进入梦乡前的那一刻,他想:明天,纽约又会给我带来什麽样的惊喜呢?

清晨的阳光透过广场酒店厚重的窗帘缝隙,在地毯上投下一道金色的光带。

李言醒来时,一时不知身在何处,直到看到窗外中央公园的秋色,才意识到自己正在纽约。

他伸了个懒腰,感受着高级埃及棉床品的柔软触感。

昨晚的睡眠质量出乎意料地好,几乎没有什麽时差反应。

他叫了客房服务,点了一份经典的美式早餐。

等待送餐的间隙,他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渐渐苏醒的中央公园。

晨跑的人们沿着小径形成流动的线条,马车夫已经开始招揽清晨的游客,湖面上有几只早起的划艇。

这座城市从不会真正沉睡,但清晨的节奏显然比白昼舒缓得多。

早餐很快送到:煎蛋恰到好处地流心,培根酥脆,香肠多汁,烤番茄带着罗勒的香气,咖啡浓郁醇厚。

他坐在窗边的餐桌前,一边享用早餐,一边用iPad浏览当天的《纽约时报》。

这种悠闲的开始方式让他感觉很舒适一没有紧张的行程,没有必须打卡的景点,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探索这座城市。

上午,他决定去参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他没有匆忙赶路,而是再次步行穿过中央公园。

白天的公园又是另一番景象,阳光透过斑斓的秋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人们在进行各种活动:一群年轻人在草地上练习瑜伽,几位老人在下象棋,街头艺人在表演爵士乐。

他慢悠悠地走着,偶尔停下来看看,或者只是坐在长椅上晒太阳。

在公园南端,他看到一个画家在写生,画的是远处的城市天际线。

他驻足观看了一会儿,画家转过头来对他微笑:「美好的早晨,不是吗?」

「确实很美,」李言回应道,「你的画捕捉到了光线的质感。」

画家显得很高兴:「这是我第十年画秋天的中央公园了,每年都有不同的美。你要去大都会博物馆?今天有特别展览,莫奈的《乾草堆》系列从世界各地汇集于此,难得一见。」

李言感谢了这个提示,继续向前走。

这种偶然的交流让他感到温暖,纽约人并不都像传说中那样冷漠匆忙。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气势恢宏的阶梯前已经有不少游客。

他没有试图看完所有展品,那样太累了。

他租了语音导览,只挑选了几个感兴趣的展厅—古埃及艺术丶欧洲绘画和特别展览中的莫奈专题。

在古埃及展厅,他被那些精美的陪葬品和木乃伊所吸引。

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志愿者正在给一群学生讲解:「这具木乃伊是公元前380年左右的,你们看它的裹尸布上的图案,代表了古埃及人对来世的看法————」

李言跟着听了一会儿,被老人生动的讲解所吸引。

志愿者注意到他,微笑着问:「来自中国?欢迎。你知道吗,这个大都会博物馆有全世界最丰富的古埃及收藏之一,甚至比开罗博物馆的某些部分还要全面。」

李言有些惊讶:「真的吗?为什麽?」

「哦,20世纪初的时候,埃及政府允许考古队带走一半的发现物。」

老人解释道,「所以我们才有这麽多珍贵的藏品。你去看看第101展厅的丹铎神庙,整个神庙都是从埃及原封不动搬过来的,壮观极了。」

李言按照老人的指示找到了丹铎神庙。

果然,整个埃及神庙被重建在一个特别设计的大厅中,周围是水池,阳光从巨大的玻璃幕墙照射进来,营造出尼罗河畔的氛围。

他坐在长椅上,凝视着这座公元前15世纪的建筑,难以想像它是如何被一块块石头拆卸丶运输丶重组的。这种文化的迁移与保存令他沉思良久。

在莫奈的《乾草堆》系列前,他驻足更久。

十几幅画作展示着同一个乾草堆在不同季节丶不同时间丶不同光线下的景象O

他以前只在艺术史书籍中见过这个系列,亲眼目睹原作才能感受到那细腻的笔触和色彩的精妙变化。

一位艺术系的学生正在临摹,画板上已经勾勒出大致的轮廓。

「很难,不是吗?」学生注意到他的目光,苦笑道,「莫奈的笔触看起来随意,实际上每一笔都经过深思熟虑。」

李言微笑:「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是艺术学院的学生?」

「帕森设计学院的,」学生答道,「每周都会来这里临摹大师作品。你要不要试试?有时候亲手尝试比仅仅观看能学到更多。」

这个建议出乎李言的意料,但他觉得很有意思。

他在学生的指导下尝试用铅笔勾勒乾草堆的轮廓,果然发现自己开始以不同的方式观察画作—一光线的方向丶阴影的层次丶构图的平衡。

这种互动式的体验比观看要有趣得多。

中午,他在博物馆里的咖啡馆吃了简单的午餐,一个三明治和一杯咖啡。

周围坐着各种人:带着孩子的父母丶艺术爱好者丶疲惫的游客。

他听着周围的对话片段,一个女士在激动地谈论刚才看到的梵谷自画像,一个老先生在用专业术语批评某幅画的修复工作。

这种氛围令他感到愉悦—艺术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欣赏和讨论的日常体验。

下午,他从博物馆出来,感觉心灵得到了充实,但脚步有些疲惫。

他让罗伯特来接他,但没有直接回酒店。

他忽然想去体验一下纽约的跑车文化。

他让罗伯特送他去曼哈顿一家顶级的超跑租赁公司。

在那里,他挑选了一辆亮黄色的法拉利SF90Stradale。

办完手续,坐进那充满战斗气息的驾驶舱,按下启动按钮,V8发动机与电动机协同工作的声音瞬间点燃了他的激情。

他告别了罗伯特,自己驾驶着这匹「跃马」,小心翼翼地融入纽约的车流。

一开始,在拥堵的街道上,这辆超级跑车的威力无从施展,但他并不着急。

他享受着路人投来的注目礼,享受着车内精致的机械感和科技感。

当他驶上罗斯福快速路时,机会来了。

他稍微深踩油门,强大的推背感瞬间袭来,引擎发出高亢的咆哮,沿着东河一路飞驰,曼哈顿的天际线在右侧飞速掠过,那种感觉,自由而畅快。

他并没有超速太多,更多的是体验那种人车合一丶征服道路的感觉。

傍晚,他将车还回租赁公司,心满意足。

晚上,他预定了纽约最负盛名的餐厅之一,「Carbone」

这家餐厅以复古的意式美国风情和卓越的服务闻名。

他点了招牌的辣味龙虾通心粉和一份完美的肋眼牛排,搭配着一杯布鲁奈罗红酒。

餐厅气氛热闹非凡,服务生穿着经典的侍者服,表演式的服务恰到好处。这顿饭吃得非常愉快,味道也无可挑剔。

之后,他并没有去喧闹的夜店,而是让罗伯特接他去了格林威治村一家隐藏在地下室的爵士酒吧「Smalls」。

那里地方不大,烟雾缭绕,音乐却无比纯粹和热烈。

他点了一杯0IdFashioned,坐在角落,听着台上乐手们即兴的丶充满灵魂的演奏,直到深夜。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首尔夜店的体验,更注重内心的沉浸和艺术的享受。

接下来的几天,他彻底融入了纽约的节奏。

有时,他会在早上起来,去中央公园跑跑步,感受清晨的清新空气。

有时,他会去苏活区逛逛那些小众的设计师店和画廊,淘一些有趣的东西。

他去了百老汇,看了一场一票难求的音乐剧《汉密尔顿》,被其精彩的表演和音乐深深震撼。

他也花了半天时间,登上了帝国大厦的顶层,在呼啸的风中,360度俯瞰整个纽约的壮丽景色,真正感受到了「世界之中心」的意味。

一天下午,他突发奇想,让罗伯特送他去布鲁克林区。

他在DUMBO区下车,沿着河岸散步,从另一个角度回望曼哈顿下城的天际线,看到了着名的曼哈顿桥和布鲁克林桥的同框景致。

他在河边的一家咖啡馆坐下,喝着咖啡,看着对岸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和河上往来的船只,度过了又一个悠闲的下午。

在纽约的最后一晚,他在酒店顶楼的酒吧,点了一杯DryMartini,看着中央公园在夜幕下逐渐模糊的轮廓和周围璀璨的城市灯火,静静地回味着这几日的点点滴滴。

纽约的快节奏与多元,古典与现代,喧器与静谧,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清晨,李言决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开始新的一天一在中央公园骑行。

罗伯特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辆专业的自行车,并建议了一条最佳的骑行路线。

清晨的中央公园空气清新,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

骑行道上已经有不少晨练的人,有慢跑的丶遛狗的丶还有像他一样骑行的。

他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经过草莓园一约翰·列侬的纪念地,那里已经有人摆放了鲜花。

继续向前,他来到了保护水域,几只水鸟在水面上优雅地滑行。

在公园的最高点展望岩,他停下来休息。

从这里可以俯瞰中央公园的大部分景色,以及远处曼哈顿的天际线。

一位正在做瑜伽的老人微笑着向他打招呼:「美好的早晨,不是吗?这是纽约最好的观景点之一。」

李言点头同意,确实,从这个角度看到的纽约与从帝国大厦或洛克菲勒中心看到的完全不同,更加自然和宁静。

下午,他决定探索纽约的另一面——下东区的移民文化。

罗伯特将他送到奥查德街,这里仍然保留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移民社区风貌。

他参观了下东区移民公寓博物馆,了解了一个世纪前移民们的生活条件,那种拥挤和艰辛与今天纽约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

在附近的小义大利和唐人街,他品尝了正宗的义大利冰淇淋和中文点心,感受着不同文化在这座城市的交融。

在一个小巷子里,他发现了一家古老的理发店,仍然保持着上世纪初的装饰风格。

一时兴起,他走进去体验了一次传统的剃须服务。

老师傅熟练的手法让他仿佛穿越回了另一个时代。

傍晚,他受酒店邀参加了一个在Tribeca顶楼公寓举办的私人派对。

主人是一位艺术经销商,最近刚搬到纽约。

公寓的露台上可以360度欣赏纽约夜景,自由塔丶帝国大厦丶克莱斯勒大厦等地标建筑在夜色中熠熠生辉。

派对上汇集了纽约艺术界和金融界的各色人物。

他与一位刚从伦敦来的画廊主交谈,了解到纽约艺术市场的最新动态;

与一位对冲基金经理讨论全球经济的前景;

甚至遇到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独立电影导演,正在寻找亚洲项目的投资。

这种高端社交场合他并不陌生,但纽约的派对有着独特的能量和节奏—一更加直接,更加多样化,也更加结果导向。

人们交换名片和联系方式的速度快得惊人,几乎每个人都在寻找着机会和连接。

深夜,派对结束后,他没有直接回酒店,而是让罗伯特开车带他在城市里转悠。

夜晚的纽约有着不同的魅力:时代广场仍然人潮涌动,百老汇剧院区刚刚散场,东村的夜生活正达到高潮。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