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章 真的需要墓碑吗?(2 / 2)

加入书签

至于另一个任务,则是建立文明墓碑。

倘若你所在的世界将在一个月之后面临消亡,你会给可能到来的异星旅客留下些什麽?

东协决定将文字刻在石头上。

苏寻将几位老教授请进了办公室,对方打开了手中的箱子,映入眼帘的是三块方正的黑色石板。

石板由一种透明的材料封存,表面看上去很光滑。

说是石头,其实也并非如此,它只是长得像。

「虽然看上去什麽都没有,但这只是肉眼上的错觉。」一位老教授解释道:「肉眼难以分辨这上面的纹路,我们在其中用特殊的蚀刻技术刻录了大量信息。」

「经过我们研究出的封存处理和外部防护手段,这些石板理论上的寿命至少也将达到十亿年以上。」

「至多呢?」

「那可能有个四十亿年吧?」

四十亿年,地球都不一定还存在了,即使大灾变不发生,人类能不能绵延到那时也是未知数。

苏寻没接着说话,对方开始介绍这几个石板中储存的内容。

「第一块石板上记录了我们的历史,我们曾经历过的事件,以及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认识,对各个国家的阐述。」

「第二块石板上记录了我们的文化,包含音乐丶文学丶美术等作品,也包含了各国的文字丶语言丶民俗丶饮食习惯等等。」

「第三块石板上记录了我们的技术,包含基因丶工业丶社会科学丶信息技术等等。」

那位老教授叹了口气:「几乎可以说包罗万象,东协资料库中大部分有价值的东西都在这里了。」

苏寻小心翼翼地从对方手中接过一块石板,老教授看出他的谨慎,笑着摇了摇头。

「外面的镀层没有那麽脆弱。」

话虽如此,苏寻还是看了看就放下了。

每块石板大约两公分厚,长宽皆二十厘米左右,入手压沉,约莫两公斤多些。

很明显,这是一个早就在实验中,暂未对外界公开的技术,或许是一种对于信息存储技术的前沿探索,它暂时不具备商业化的条件,也没有与当前市场上通用的读取设备相适配。

火种项目的人借用现有的技术储备,造出了这三块能代表整个文明最先进技术的石板。

原始时代的先民,需要把信息绘制在山洞中,以大山为载体,即使画满整座山峦,也不能道尽一年的日升月落。

上古时期的贤者,需要把信息刻录在简牍上,以草木为载体,耗费数以万计的竹简,才堪堪能记下两千五百年的王朝兴衰。

近古时代的文人,需要把信息撰写在书册上,以纸张为载体,铺陈万卷书,载录四亿字,已经足够记录一个东方古国的大部分典籍。

现在,整个人类文明的重量,加起来才堪堪才有六公斤沉。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