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知遇(1 / 2)
第121章知遇
这场停了十年首度恢复的高考真的是很效率,筹备快,考得快,出分下录取通知书都很快。
十一月底考完,十二月中旬分数就下来了,学校收到后,还往严雪这里打了个电话。
主要是考得太好了,严雪在长山又大小是个名人,学校干脆主动给她报了喜。
严雪收到后,又往严继刚学校打了个电话,通知弟弟分数下来了,顺便问问严继刚考得怎么样。
结果严继刚也正准备跟她报喜,他考了346分,比学校的第二名高出了足足60多分。
这一届高考满分只有400分,文科考数学、语文、政治加上史地,理科考数学、语文、政治加上理化。
严继刚已经毕业有段时间了,又只复习了一个月,在这普遍不重视学习的年代里,考得绝对不低。
这一点从他明显雀跃的声音里也能听出,剩下唯一会有影响的就是英语了,他的水平也比同届的其他人高很多。
严雪跟弟弟道了句恭喜,听得严继刚平复了一下情绪,赶紧问她:“姐你呢?考了多少分?”
严雪因为已经毕业有段时间了,怕考不好,提前几个月便开始复习,分数比严继刚还要高一些。
她考了362,数学语文和理化考得都不错,政治稍微差了点。
但她是占了先机,其他人都是扎扎实实凭本事考出来的,她也没什么好骄傲,就没到处宣扬。
可就算不宣扬,该知道的还是知道了,瞿明理还帮她打听了下省里整体的分数,跟她说应该能考上。
果然一月份通知书下来,她和严继刚都收到了,夹在信封里非常简洁朴素的一张纸。
纸上只有基础录取信息和报到截止日期,然后是委员会的公章,不过随信倒是还有一份入学须知,写了需要准备的东西。
首先是户口,然后是粮油关系的转移证明,还要带上15天的全国通用粮票和一本领导人选集。
虽然年代不同,样式也不同,严雪拿在手里,还是感觉眼眶一阵发酸。
她盼这一张通知书盼了多久?两辈子,两个时空,两段人生交错的梦里梦外。
每每梦里得偿所愿,梦外怅然若失,又不敢表现出来,还要拿笑脸去迎接顾客,照顾爸爸。
她将上面的字一个一个又读了一遍,突然感觉有只手落在了头顶,又动作很轻地揉了揉,是祁放。
男人低眸看着她,在这满室欢喜中只看着她,像是能明白她此刻所有感触。
也只有他知道她那深埋心底的遗憾,想着要帮她弥补遗憾,帮她填补缺失,抚平伤口。
严雪又笑了,眼睛弯弯的比任何一次都要亮,像是有星星在闪耀。
严家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哪怕没宣扬,两人的分数在那里,周围人还是很快都知道了。
而且严雪考上了,要去燕京念大学了,也就意味着她要离开培育中心,离开长山了。
会和原书中一样走上创业之路,但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不是他迫于无奈的唯一出路。
于是一家人在长山的最后一个年就这么过去,这一次没有值班,严雪得以安安静静在家里待产。
二老太太一边看顾她,一边还要帮孙子准备开学要带的东西,每天在家里忙得团团转。
严雪的预产期在二月,去学校报道是肯定赶不上了,也还好她早就考虑过这事,一收到通知书就给学校去了信。
信上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希望学校能通融一二,允许她坐完月子,迟一个月去学校报道。
大概学校也没见过谁是大着肚子上考场的,但她的分数又确实不低,比燕大在省里的录取分数线还高出三四十分。
于是最后学校还是给她回了信,同意她延迟入学,如果实在不方便,秋天跟78级一起入学也可以。
所以二月底便要去学校报道的就只有严继刚,小孙子长这么大头一回自己出远门,老太太能不操心吗?
倒是严继刚本人没那么紧张,“没事的奶奶,姐姐像我这么大的时候,不也一个人来了东北?”
“她那是没办法。”二老太太说,“你当我愿意让她一个人跑这么远啊?也就这年代走哪都要查介绍信,没有拍花子。”
严雪就在一边扶着腰看着,她现在月份大了,行动不便,没法跟着二老太太一起收拾。
正说话,外面邮递员过来,说有祁放的信,严继刚腿勤快,立马出去帮姐夫接了。
回来祁放已经站在了里屋门口,接过来只扫了一眼,就拆开抽出信纸,将信封递给严雪。
严雪一看,“咱爸的。”正琢磨是不是又有什么重要的事,祁放已经整个人顿住。
他拿着信纸的手都握紧了,好半晌,才将目光挪到严雪脸上,“咱爸说,上面要给部分科学家平反了。”
上面的确要给部分科学家平反了,不仅要给他们恢复名誉,还要在下个月举办一个骨灰安放仪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