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3章 资政议事(2 / 2)

加入书签

刘文静也笑道:「我完全赞同高公的方案,我再稍微补充一下,农民开荒,要和官府建立契约,不是自己想开荒就开荒,这种随意开荒本身就没有保障。

签订契约后,官府就应该发地契给农民,这种地契和正式地契不一样,可以叫临时地契或者开荒地契都可以,每年都必须进行审核,如果拿到荒地两年不动,或者三年内荒地不能变成良田,那地契就作废了。

有了临时地契,就不会出现开荒成功了,土地却被别人买走的情况,把购买荒地需要支付的粮食都付清了,再把临时地契换成正式契约。」

张云秋也道:「卑职认为,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处理好,也会成为隐患,卑职打听过,很多地方荒地的亩价只要一贯钱,就怕农民辛辛苦苦把它改造成良田后,良田的价格就变成十贯一亩了,价差十倍,这必然会导致地方官心态不平,他就会以上任定价不正确为藉口,不给换发正式地契,甚至要农民加钱才行。

卑职认为,这个问题若不处理好,将来一定会引发很大的问题。

另外,有人拿到荒地后,他自己不耕种,花钱让别人耕种,成良田后,转手一卖,中间就有很大的利润。

或者商人随便种点粮食,到时候就能把荒地地契变成耕地地契,两种土地的价格完全不同,也必然会催生很多商行来专门做这个生意,只要抓住其中的漏洞,就能发大财。」

张云秋的一番话,让众人也意识到,一个漏洞补上了,更大的漏洞又会出现,那怎麽解决这个问题呢?

萧夏点点头道:「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我也来说说我的想法,首先要确定下来,荒地并非无主之地,如果不是私人土地,那就是官地,每一块荒地都有地契。

其次,谁有资格申请荒地开荒,以前是难民都能申请,人均不得超过三十亩,以后得改了,只有从军的士兵才有资格申请荒地,也不要搞什麽临时地契,只要是士兵的土地,那就是永业田,人都是逐利,士兵拿到荒地,他肯定会把它耕耘成熟地,每个士兵五十亩永业田,但从军到五十岁才能退役,从军期间,免一切赋税。」

「那以前已经授予的荒地怎麽办?」裴文安问道。

「以前授予的土地,必须要从军,如果不肯从军,那就视同租种官田,除了交田税外,还要交官租,愿意从军,土地就是永业田,独子可以为郡兵,有兄弟的,那其中一人为正规军,另一人为郡兵,为郡兵税负减半,为正规军税负全减。」

萧夏的方案赢得众人的一致同意,这就是均田制的核心,以从军换土地。

第二个议案就是契约的问题,萧夏拿出了方案,宋朝是怎麽解决的,所有的契约就是官方制定的标准契约,私人不准制定契约,必须向官方申请,缴纳契税后,官方才会把契约交给私人。

这里面又涉及到第二个问题了,代理人问题,不是谁都可以去官方申请契约,必须由居间人来申请,这就是牙人,现代叫做中介。

这实际上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时候催生出来的行业,隋朝已经有了,只是远远没有到宋朝那样的繁荣。

当然,宋朝制定官方契约的目的是为了收契税,但萧夏考虑的是隋朝大部分人不识字的问题,有了官方契约,就能防止契约诈骗,利用对方不识字,订立不公平的契约,尤其是土地和房宅契约。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